揮出旋風的弧度

//【074期 喜動 · 空間】

 

在香港談及球類運動時,率先冒出腦海中的不外乎是籃球、足球、排球等較為耳熟能詳的運動。如果大家想要在生活中找尋一點新鮮感,新興運動旋風球或許是一個好選擇。

 

 

球路變幻莫測 更添新鮮感

旋風球雖聽起來較為陌生,但其實玩法不難掌握。玩家只須組成兩隊,各六人,具有特定的球拍和球,即可享受這項運動的樂趣。其玩法與羽毛球及網球相似,均是一方發球,一方接球。一番對打過後,當球落到對方的場區上,接不到球的一方便失分。旋風球原型為美國的Tracball,早年被視為純粹消閒的玩具,後來傳入台灣,由賴照勳教練改良及加入比賽規則,繼而被視為正式的體育項目。香港旋風球總會創會會長阿Guy及Jason原先從事舉辦團體歷奇活動的工作,例如泡泡足球、攻防箭等。數年前他們的同事在台灣旅行時,在一小公園發現了在遊玩旋風球的人群,出於好奇便上前學習,因而結識了賴照勳教練,自此與這項運動結緣。

在該位同事的介紹下,阿Guy及Jason亦愛上了這項新奇有趣的運動,更希望將旋風球引入本港。遊玩旋風球的最大樂趣及特色,在於球拍上經特別設計的路軌,使玩家可以做出如旋風一樣的球路,例如上飄球、急墜球、側彎球等。玩家須掌握不同的接球技巧,並須提升發球的精準度,來確保能命中龍門或成功傳球。阿Guy指出,「這項運動對體能的要求不高,遊玩過程輕鬆,老少咸宜。」

 

 

小眾運動欠資源 努力衝出香港

香港旋風球總會於2017年正式成立後,曾多次舉辦公開賽、校際比賽和推廣活動,「我們逢星期二晚上都在荃灣練習,任何人都能參與,費用全免。」阿Guy說。2018年他們與香港遊樂場協會合作舉辦賽馬會「動歷全城」創意體育計劃,同年更選拔出香港代表隊,前往台灣參加「2018台灣旋風球年度大賽暨國際邀請賽」,捧回季軍獎盃。

雖然旋風球在香港的發展逐漸上軌道,但把這項新興的運動普及化並非易事,缺乏知名度和認受性使旋風球難以在校內推廣。對比其他躋身世界盃和奧運的球類運動,小眾的旋風球並沒有得到政府或在港協暨奧委會認可,無法獲得固定撥款和政策援助,「政府要關注的運動太多,較難分配資源給小眾運動,而我們也欠缺可以與政府溝通的渠道去改善問題。」阿Guy說。

 

 

疫情中止訓練 憑熱愛寄望未來

球會已進行學員招募及培訓3年,卻因為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需要停止訓練,使球員產生離心力,甚至離開球會。但阿Guy感慨有部分學員仍然心繫旋風球:「看見學員們在訓練中成長,甚至自發教授他人玩旋風球,真的很難得。有一個移民英國的學員帶著球拍去英國教當地人玩,期待他日他帶著一群金髮碧眼的伙伴回來打球。」

總會由2017年成立至今,積極規範制度和比賽規則,甚至先於台灣制定出一套裁判制度,以期讓旋風球賽事國際化和專業化,「我們因熱愛而開始,希望能凝聚一群人一起玩運動。」Jason說。現時香港旋風球總會的目標,是爭取更多資源,在全港不同地區開恆常班,讓更多人揮拍,劃出旋風的弧度,劃出笑容的弧度。

 

 

/ 108% Production Team | Harriet.Connie.Cynthia.To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