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期 放綠 · 空間】
在農業邊緣化、城鄉邊界被劃分得分明的香港,鮮少人關注香港的農業發展,而蜜蜂的議題在香港也幾乎從未展開。然而,蜜蜂對於生態系統和食物鏈尤其重要,一直關注蜜蜂議題的Harry決定成為養蜂人,與同伴創辦了蜜蜂保育團體—「蜜語Beetales」,為保護本地蜜蜂出一分力,拓闊港人對蜜蜂的更多可能與想像。
保育生態 穩定農產
Harry於大專修讀設計,並從事樹藝工作,由於常接觸大自然,使他早早就知道人與大自然之間的關係的重要性。有一次,Harry在馬達加斯加看見當地農夫因過度耕作而使農地日益貧瘠,最後只能開發森林,讓他意識到這不論對農業還是整個生態,都是破壞性的,逐開始思考如何能幫助落後地區的農業之餘,又能做到保育,而他最後想到的是─蜜蜂。
香港人普遍看見蜜蜂都會產生恐懼,擔心蜜蜂會針人,因而忽視了蜜蜂對人與大自然的重要性。其實蜜蜂對農產穩定供應功不可沒,Harry解釋,若農作物要成長,必須要靠蜜蜂授粉才得以生存,而且蜂蜜本身已是食物原料,亦可製作成蜜糖酒等製品,為我們提供健康又美味的食材。
建鐵網屋對抗天敵
與業餘的養蜂人不同,Harry會留下足夠的蜜糖量予蜜蜂,並在蜜蜂未能生產蜜糖的季節繼續以花粉、大豆粉以及砂糖調配的糖水餵飼牠們,而不是讓蜜蜂自生自滅。Harry說,蜜蜂脆弱而且有眾多天敵,例如胡蜂(俗稱黑蜂),若胡蜂長期在蜂巢附近徘徊,蜜蜂便會選擇集體遷移;一旦其天敵選擇入侵,蜜蜂無力對抗更會失去性命,「蜜蜂是脆弱的生物,我們必須協助牠們對抗天敵。」
為此,Beetales成員建了鐵絲網的屋子,保護蜜蜂免受天敵入侵。由於蜜蜂的天敵只能在較暖的季節下生存,隨全球暖化冬天的氣溫上升,牠們在冬天得以存活下來,使蜜蜂在夏天須面對更多的敵人,此時養蜂人的角色顯得十分重要,「若今天的養蜂人讓蜜蜂自生自滅,不加保護,則幾乎不能讓蜜蜂存活。」
打破恐懼 人蜂共融
「香港人對蜜蜂的恐懼,源自香港的教育從不讓學生思考自身與大自然的關係,以及城市規劃欠缺考量蜜蜂的角色所致。」Harry說。既然人與蜜蜂是共生的、互相依存,作為市民可以為蜜蜂做些甚麼?Harry說,要打破人們對蜜蜂的恐懼,必先開放自己,主動去認識蜜蜂的習性,「牠們很溫和,若不受外界刺激及感受到生命威脅,是不會犧牲自己的性命攻擊人類。」在製作組進入Beetales的「養蜂屋」的半小時裡,牠們都在外出採蜜,只會在人的身邊飛過而不會主動攻擊,甚至可以讓人以指頭輕輕觸碰,正如Harry所說,「當你親身站在牠們旁邊,就能消除對他們的恐懼了。」
至於在城市規劃中善待蜜蜂,Harry認為關鍵是規劃好與蜜蜂之間的土地共融,「在城市選一些較偏遠、陰暗的位置建造一座『蜜蜂中心』,一來能集中保護蜜蜂免受天敵侵擾;二來因遠離民居的光線,使蜜蜂不會因光的刺激而攻擊人們;三來能促進城市的植物成長。」在今天環境問題風高浪急之際,第一步,我們必須主動認識蜜蜂,並拓展社區規劃的想像,一同攜手保護牠們。
Facebook: beetaleshk
Youtube: TeleBuzzy
sunhingfarm.com/product-category/beetales
/ 108% Production Team | Rita . 浩恩 . 海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