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8期 手作 · 空間】

 

當社會日益進步,不少傳統行業只能步向式微的道路,「手寫小巴牌」亦難逃這命運。然而,香港仍有一位師傅堅持製作,望把這門手藝傳承開去,他就是麥錦生師傅。

 

時移世易 穩中求變

八十年代,小巴是主流的交通工具,全盛時期有數千輛小巴日以繼夜地接載乘客,手寫小巴牌的需求很大。當時,本職是製作膠片招牌的麥師傅在炮台街自立門戶,碰巧店舖外有數個小巴站,小巴司機欣賞麥師傅的一手好字,遂請他手寫小巴牌以顯示小巴的起點與終點站。

隨著時代變遷,小巴逐漸被取代,手寫小巴牌的需求因而下降。麥師傅表示,「香港只有十八區,地名數量並不足以令手寫小巴牌延續下去。」近年,不少港式潮語湧現,有不少年輕人向麥師傅訂製潮語小巴牌,製成一個個精緻小巧的鑰匙扣,以另一種方式推廣手寫小巴牌。

 

一筆一劃 用心呈現

麥師傅透露,手寫一塊小巴牌大概需時15分鐘,且過程十分消耗精力。於是早在八十年代末,麥師傅就購入價值近60萬的電腦雕刻機,先將手寫字掃描入電腦,雕刻機隨後用刀將字體劃出來,最後以人手上色。字體方面,「我們會用粗體楷書來書寫,務求令乘客看清楚。字體之間也會互相遷就,例如『大埔』的『埔』筆劃較繁複,佔用位置便較大。」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入行近40年,麥師傅表示自己從來不會厭倦,「我比較幸運,因為我喜歡寫字,剛好這一行也是寫字的。」他坦言,手寫小巴牌是沒有前途的夕陽行業,鼓勵年輕人多欣賞及支持,卻不鼓勵年輕人入行,「當社會不再需要我們,我們自然會像熊貓一樣慢慢絕種。雖然可惜,但也無可避免。」他期望,有更多空間予夕陽行業自行發展,讓它的美好一直延續下去。

 

Facebook: HAWK LTD 巧佳小巴用品
Instagram: hawkad

 

/ 107% production team:  Candy · Edward · Hani · Ki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