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期 製作組 · 空間】

 

小學時期的你,有沒有試過被老師用紅筆圈某幾個字,字旁打了大大的交叉?可是某天,你看到那曾經的錯字出現在教本裡,你很困惑,究竟那一個才是「正確的寫法」?

 

香港根的蒂結

相信大家對以上情況並不陌生,因為現時香港並沒有一套標準的字型可供使用。一直以來,我們腦海中的字庫揉雜了不用版本的字型。文字不但是我們溝通的重要橋樑,當中更蘊藏一地之文化精粹。「當我們的字型沒有一個標準寫法時,我們如何使世世代代都沿用這一套寫法?」 「自由香港字型」核心成員之一的鄭國雄(Martin)分享道。一位資深社工梁敬文(梁sir)於2014年成立了「自由香港字型」,他認為要使本土文化得以保存,便需確立一套屬於我們的字型,讓下一代「有根可尋」。

一筆一捺  字字鏗鏘

「自由香港字型」造字初衷很簡單,為的是協助本港小學生認字。全港小學教科書印刷均採用台灣的標楷體,與香港特區政府所發布的「常用字字型表」存有差別,令剛接觸漢字的小學生容易感到混淆,例如「田」、「妙」、「房」等字。利用電腦軟件修正漢字,他們表示困難重重。其中一位成員麥美倫表示,最為深刻的莫屬「簫」字。除了要把「竹」這部首修正,更要於其中加上一劃,意味需改變字型的上下結構性比例。她亦表示,因字型尚未完美而反覆修正,花上數星期才能製成滿意的「 」字。

世代之談

梁sir期望更多年輕人參與造字過程,除了加深對繁體字的認識,亦能讓長者和新一代互相了解。現時社會對長者或有刻板印象,例如撿紙皮、沒精打彩。然而,「自由香港字型」正正打破了這些刻板印象。一群長者親力親為造了4700個字,為的是方便下一代學習香港文字的寫法。梁sir強調社會的未來屬於年輕人,他們作為上一輩,只是為 下一代略盡綿力,過程實在有賴年輕人多參與,以互補不足。造字無分年齡,就讓長者和年輕人一同努力,做到「香港人造香港字」。

 

由0到∞

當初數位長者義工均不諳操作電腦軟件,憑著他們對造字的熱忱,翻查不同字庫詞典,將每個字逐一校閱、修改,現時已擁有一套多達4700字的楷書體文字,供市民於網上免費下載。最新版本甚至加入了本土方言俗語,寫出我們以為寫不出來的字。2017年,「香港自由字型」更獲得ICT AWARDS的「最佳生活時尚(學習、生活)銅獎」。梁sir表示,當初旨在讓香港學生寫香港字,卻沒想過得到獎項。對獎項的肯定,梁sir不以為然,他認為堅持的理由應該還有更多,不單因為教師的一封感謝信,更是貢獻香港社會的信念。當製作組成員問及計劃何時完成,三人笑言:「中國文字有幾萬個,我們只完成了當中的幾千個。」雖然造字漫漫無期,當中甚或出現突如其來的變故,但本著這一份信念,在時間的無涯裡,它已是永遠。

 

/ 105% production team: AA.Gillian.Katie. Rebec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