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獎學校:廖寶珊紀念書院
創作團隊:談笑
創作成員:林舒晴、林樂瑤、陳慧珍、趙家誼
每個時代,每個場景,每個臉色各異的人們,他們心中真正的理想社區又是如何?這真的是一個解不開的謎題?
昔日,在那個深不見底的井字屋村,在中秋之際,家家戶戶亮起了燈火,一盞盞橫掛在欄杆之上,一個個燈罩子載著搖搖欲墜的火苗,放眼望去,「更吹落,星如雨」在順著線子,左右橫插在每一層,那個井口子瞬間亮了起來,從外邊看著,亦是一個燈籠呢!這是在那個訊息不太發達的萬家燈火,是在尋人之際、互借油糧米的時代。每個早上碰面,大家都會說個「早」。鄰居只要拍拍旁門,那戶人似乎早知對方心思,立即拿出瓶油,隨即換到一句真誠的「多謝」。老人握著拐杖走向樓梯時,大嬸看見立刻扶著:「哎呀!咁大年紀,小心點啦!」順勢扶著他走著。這是一個沒有智能設備的時代,是一個需要真實談話,面對面溝通的時代。
如今科技發展之迅速,與舊時代截然不同。智能防盜系統的守護,沒有正確的眼睛、鼻子、嘴或是手指紋理,便無法進入。在這兒看不見看門保安的身影,卻嚴密得連隻蒼蠅也飛不進去。這哪是防盜,更是築起了一道牆,攔住了社區中互相串門交往的人情味。要是以往,每個早晨離開居民樓時,都會響起此起彼伏的問候。「早晨,去上班吖?」「係啊!拜拜!」要是有可愛的小孩子,有時還會變戲法似地掏出糖果吧!「嘀」的一聲,人面識別成功,有人正從外面回來。衣料擦過,有「默契」地,沒有問候,沒有點頭,也能諒解吧?反正高科技那麼發達,在手機上發訊息交流也可以,甚至分隔兩地,也可以視像通話。
高科技可以解決一切的「不便」,不過原來開口打招呼是件那麼費力的事嗎?
不知世界上是否有兩者共存的平行時空,人們生活在高科技社區內,人與人之間交流的熱忱卻並沒有被消磨。
一晃眼,兩千五百餘年,高樓瞬時平地起,科技日新月異,人們外出不需走路,只依靠浮力車便可在不同街道間穿梭,科技所帶來的安全感使人們重新找回面對他人的勇氣。人們在路上碰面時,鄰里之間會互相誇讚彼此的衣著和車輛設計,縱然人們接受高科技帶來的便捷,卻依舊保留著最本質的交流。
於寒風凜凜的傍晚,我陷入軟厚、可自動化調解溫度的沙發椅,聽「嘀嘀」的電子鈴聲傳來,提醒我家裡的鹽罐子又空了。我將沙發椅背升起,光腳踩在控溫的電子地板上,放置在桌上的「AI」精靈感應到我:「需要甚麼服務?」我隨手一滑,桌面的上空赫然多出一塊透藍的電子屏幕,有著一頭華髮的李婆婆出現在屏幕上,我將雙臂枕在下巴處,甜甜地叫道:「李婆婆!我家沒鹽了!」李婆婆被我這機靈樣兒逗得樂不可支,雖只隔著一堵牆的距離,利用可翻轉牆格就可把鹽送來,但她還是親自上門,絮絮叨叨地幫我把屋子收拾好,李婆婆也常道:「你們青年好好工作,生活裡用這些智能產品享享樂,老了就動動手,安享晚年,來這世上就得過好日子。」
求助完李婆婆,我又用電子液晶屏與對門的小王,斜對門的的小吳,還有走廊盡頭的老鄧聊了點閒天,互約著去對方家裡串門的日子,反正現今家家戶戶都有反入侵、反暴力的警報裝置,如遇危險會自動將訊息傳給警局及近鄰,還會自動捕捉嫌疑人的身分訊息。在不危及自身安全的情況下,人們以最大善意對待他人。足不出戶的少男少女,沒有安全感的獨居女性,可以在社區內自由走動,亦會響應社區的聯誼活動,齊聚一堂互相慶祝節日,分享心事,以最赤誠的交友之心,覆蓋住機械城市所帶來的冰冷。
在理想社區內,人們可以一面追尋著高科技帶來的成長與便利,又一面享受人情味所來的連結。其實,社區也是世界的縮影。新舊的替換是難以逃避的,人們不可否認新事物帶來的創新,也不可否認舊事物存在的意義。人們提及科技,總是想其是冷漠及冰冷的,但用它送出一罐鹽,一份互助的情結,又何嘗不是一種溫情呢?若我們能抽取新舊事物中具有價值之處,互相融合,必會創造出一番新風氣。時代的巨輪終會淘汰那些似乎已不再重要的事物,但那些真的不重要嗎?人與人之間最真誠、自然的連結是以面對面交談所產生的。那種透過現實互動而產生的連結是無可替代的,但人們似乎愈來愈冷漠,愈來愈依賴科技帶來的便利,忽略了最珍貴的情感。
或許,我們應作出改變。創造出理想社區必然是因難的,但只要每人都踏出那一步,情況必定會發生改變。在早上碰面時,不妨放下手機,抬頭與鄰居打聲招呼吧!他日可能會出現理想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