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吧!珊瑚修理員

//【078期 FEATURE】

 

一般人潛水,為的是欣賞美麗的珊瑚,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助理教授崔佩怡(Apple)潛水,卻是為了修復珊瑚。受家人影響,她自小酷愛大海,孩童時代便立志成為海洋生物學家。長大後夢想成真,她便進一步思考人們如何回饋及保護海洋。2018年,Apple創立珊瑚學院,一方面致力從事於珊瑚復修和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將相關的生態保育知識,傳播到社區之中。訪問這天,她穿了珊瑚學院的藍色衛衣,上頭印了一句話:“We Learn. We Love. We Conserve.(我們學習,我們熱愛,我們保護)”,正是Apple和她的團隊之信念所在。

 

 

「我希望做到一件事,就是令大家與大自然有情感上的連結,使大家可以親眼看見並認同香港的海底真的很美。當他們有這個想法時,他們就自然會想保持這份美麗。」

 — 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助理教授暨珊瑚學院創辦人(崔佩怡)

 

小時便很希望 成為海洋科學家

Apple自小與海有緣,她的父親出身自廣東漁村,移居香港後仍然不忘大海,假日總是帶著家人出海釣魚、浮潛。至於平日,因為母親對孩子實施「電視審查」制度,Apple與哥哥看的電視節目幾乎清一色是生態探索頻道,久而久之便培養起Apple對海洋生物的興趣,使她很早下決心將來一定要成為海洋生物學家。因為有哥哥讀IT撐家,父母鼓勵她愛讀甚麼就讀甚麼,不用太顧慮經濟壓力。

得到家庭的支持,Apple全心全意追逐夢想:她在學士時期選讀生物系,升讀碩士時則加入香港中文大學李福善海洋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副教授伍澤𢉼的團隊。伍教授告訴Apple自己其中一個研究題目為珊瑚繁殖,Apple聽後頓時想起小時看紀錄片的畫面:「大自然很寧靜,突然之間,珊瑚開始生蛋,嘩,好似落雪一樣,那時我便覺得這個畫面很吸引,所以就選了這個題目研究。」

石珊瑚通常一年只產卵一次,但牠們很敏感,稍有打擾便會停止繁殖,「收集珊瑚的精卵是我實驗的第一步,錯過了,之後所有工作都做不到,要等下一年啦!但對於一個學生來說,你有多少時間可以浪費?」Apple坦言她首次親歷珊瑚產卵時很緊張,到最後成功完成任務,壓力一下子釋放出來,加上目睹小時夢寐以求的畫面,一時感觸得流淚,淚水在潛水鏡後湧出。這樣百感交集的經歷,使她與珊瑚的關連變得緊密起來。

 

 

香港的珊瑚很堅強

一提到珊瑚,很多人只會想到澳洲大堡礁,卻不知其實香港的石珊瑚品種多達84種,「這個數字很誇張,差不多你只要保護這麼一小個地方(香港),已經等同保護全世界約十分一的造礁石珊瑚品種。」Apple進一步解釋84這個數字的含意。其實在1980年代以前,香港的珊瑚數量更多,研究報告指吐露港和赤門海峽的海底曾被70%至80%珊瑚覆蓋,但到1986年,這片珊瑚幾乎全部死去,覆蓋率只有少於10%,是香港海洋生態的大災難。

生態災難的形成與人類擴張離不開關係。以吐露港為例,因沙田及大埔新市鎮發展,令吐露港受到嚴重的水質污染影響,它的珊瑚覆蓋率急劇下降。雖然政府於80年代後期展開吐露港行動計劃控制水質,令環境明顯改善,可惜珊瑚群落沒有因而恢復。此外全球暖化亦威脅珊瑚的生存,因珊瑚對溫度十分敏感,過高的溫度會使牠們受壓,將體內的蟲黃藻排出體外。蟲黃藻不但賦予珊瑚特有的顏色,更提供食物和能量,如長期不能維持珊瑚與蟲黃藻的共生關係,便會令珊瑚白化,繼而受到感染以至死亡。

本地珊瑚面臨的挑戰尤其嚴峻。要知香港的溫差較其他珊瑚地區大,對敏感的珊瑚不太友好。這裡的水又相對混濁,變相珊瑚為了爭取陽光,只能長在較淺水的地區,這樣牠們的生長環境就更加嚴苛。「但香港的珊瑚很『Tough(堅強)』,我們的溫差有十幾度,但珊瑚都可以生存!本地的珊瑚會不會有甚麼獨特的地方呢?」Apple的研究工作正想找出這個「獨特的地方」,然後加以應用,或者有助其他地區的珊瑚適應全球暖化。

研究之外,Apple同時展開復修計劃。她在2018年創立珊瑚學院,學院為修復吐露港和赤門海峽退化的珊瑚群落,採集了不少珊瑚碎片,再利用珊瑚無性繁殖的方式在研究中心進行繁殖和培育。當珊瑚長到適當的大小後,學院便將牠們移植到海洋中。

 

 

助養珊瑚 記掛珊瑚

珊瑚學院的另一個重心工作是積極拉近公眾與珊瑚的距離。Apple坦言水底生態保育推廣比一般生態保育推廣更困難,因為一些陸地的災難,例如地表乾旱、森林大火、有圖有真相,較容易喚起公眾關注。但海底不一樣,那裡發生甚麼事,公眾很難知道,就算知道也是一種「理性」上的「知道」,不會有太大感受。為了彌補這方面的缺陷,加強市民與海洋的聯繫,Apple的團隊設計了不少活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數「珊瑚助養計劃」。

計劃讓公眾有機會照顧珊瑚寶寶,參加者要每天確保珊瑚缸的各種儀器正常運作、定期量度及記錄珊瑚寶寶的成長情況、檢查水質等等。待珊瑚生長至一定程度,珊瑚學院成員便會將牠們送回海底,並定期拍攝及上載其照片上網,讓「助養者」看見自己的寶寶的生長過程。

Apple很記得有個參加者誓言長大後一定要學會潛水,因為「想再次見到自己的珊瑚寶寶」,她認為這種人與海洋的聯繫對保育生態至關重要:「我希望做到一件事,就是令大家與大自然有情感上的連結,使大家可以親眼看見並認同香港的海底真的很美。當他們有這個想法時,他們就自然會想保持這份美麗。」

 

 

// 人工繁殖珊瑚的方法 //

人工繁殖珊瑚的方法分兩種方式,第一種利用珊瑚的無性繁殖:首先研究團隊拾取在野外健康狀況欠佳的珊瑚碎塊,再將牠們帶到養育基地,經過一連串的護理、切割及固定,待其恢復健康狀態,再將牠們放回大海。

另一種則是由專家團隊收集珊瑚群體的配子束(包含其精子和卵子),再在養育基地強行受精和胚胎發育,附着後成為珊瑚幼苗。這些幼苗在研究團體的悉心護理之下慢慢成長,大約兩歲時便可以放回大海。

 

 

珊瑚學院(Coral Academy)

IG:coralacademy.hk
網站:https://coralacademy.hk/

 

/ Text | Fung
/ Photo | 鄧子豪.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