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期 FEATURE】

 


健康的關係裡,不存在甚麼一個願打、一個願捱,而是要互相包容,明白對方在想甚麼。

  ─  秋兒  青協「重新出發」青年嘉許計劃得獎者

 

「你有無掛住我呀?」秋兒問媽媽。「我做咩要掛住你呀?」秋兒媽媽笑著回傳這一句,有如朋輩間的玩笑。秋兒自小成長於規條處處的家舍,至14歲才回家與媽媽同住。秋兒以為回家得以自由,未料媽媽把她看得更緊,有段日子,母女倆一碰面便開火。後來二人再次分居,媽媽在社工建議下,為秋兒寫了一封道歉信,秋兒讀畢哭得唏哩嘩啦,態度也開始軟化,不再與媽媽針鋒相對。母女各退一步後,心反而靠得更近。

 

不懂與對方相處
家中上演罵戰

從小到大,秋兒眼中的媽媽是一位嚴母,每次秋兒不聽話,媽媽都會開口責罵。至長大後,媽媽要求秋兒出門前、回家後必須簽到,令秋兒喘不過氣來,「我只是不想她走我的舊路。」秋兒媽媽語氣很堅定。

秋兒媽媽年輕時也曾放縱過,秋兒的剛烈、不試不罷休的性格,也許是遺傳自這位「烈女」媽媽。秋兒媽媽承認,懷著秋兒時有過很多幻想,「男孩子調皮,女孩子一定會乖好多,真想不到原來是相反。」秋兒媽媽愛錫子女,但也追求個人生活,在秋兒哥哥6歲、秋兒4歲時,秋兒媽媽曾將他們獨留在家,導致秋兒和哥哥其後需要入住家舍。

在家以外的環境成長,秋兒自懂性以來,幾乎沒有與媽媽好好相處過。從家舍回家那天,秋兒顯得有點不知所措,「好少同媽咪相處,唔知可以點。」對秋兒媽媽而言也如是,「他們回來時,我仍當他們是幾歲孩子那樣教。」回家那年秋兒14歲,渴望自由,媽媽卻在家中定下很多規矩、不准秋兒夜歸,秋兒違抗,母女幾乎每日在家中上演罵戰。那時候,秋兒在外頭認識了一班損友,誤入歧途,一度染上毒癮。

 

面對問題
接納過失

秋兒犯錯,秋兒媽媽不介意,「只要盡力改過、肯親口向我承認錯誤就沒有問題了。」有時秋兒媽媽從別人口中聽見有關秋兒的事會感到煩厭,「我不用你告訴我秋兒有多頑皮,我知她有多頑皮,我只想她親自對我說。」知道秋兒吸毒時,秋兒媽媽沒有責罵秋兒,「媽媽說不想我覺得全世界都針對我。」不過,秋兒一直認定自己與媽媽的關係只會惡化,「沒想過關係可以改善,因為媽媽真的好惡。」秋兒媽媽試過忍耐自己的情緒、無視秋兒的脾氣,但問題仍然沒有解決。秋兒媽媽感覺自己已無法教好秋兒,她擔心秋兒繼續留在家裡與她鬥氣,遲早會有「大事」發生,於是狠下心腸把秋兒趕離家。

「我不是不要秋兒,只是覺得如果我教不好,不如畀人幫我教。」秋兒媽媽把秋兒趕離家後,立即致電社工,著社工找找秋兒。秋兒媽媽心底裡一直著緊秋兒,只是母女二人有如兩塊凸出的零件,既相沖,又無法互相包容,怎樣也合不來。秋兒離家後再次搬入家舍,秋兒媽媽在社工安排下見心理學家,想為這段破損關係找出病因。


 

給女兒寫信道歉
為改善關係開了一扇窗

給女兒寫信是社工的建議。秋兒媽媽也同意寫信,她願意為女兒削去自己的一點棱角,於是以「對不起」為信件開首,「始終要令他們住家舍是我的錯失。」秋兒猶記得讀信那日,她伏在書桌上哭了好久,同時又心想:「點解媽咪咁奇怪嘅?」秋兒說畢在笑。「其實搬回家舍後有時也會很想家,很掛住媽咪。」秋兒決定執筆回信,打後她們持續為對方寫信,母女間的緊張關係終於得以緩和,「我們現在關係改善了很多,起碼有偈傾先!」媽媽如此形容;「見面時就像朋友一樣,她不再用那嚴厲的語氣對我說話了。」秋兒如此形容。

雖然不同住,但秋兒幾乎天天與媽媽互通訊息,有時撒嬌,有時分享日常大小事,「她連煮飯都會影給我看,有次她對我說與男友分手,我心想:大件事了,同時也驚訝她會跟我分享這些。」秋兒媽媽拋開昔日的母親架子,像朋友一樣對著秋兒開玩笑和賴皮,間中又與秋兒一同逛街、吃飯。關係變得親密,但秋兒媽媽仍會偶爾寫信給秋兒,「如果想用媽媽身分說話,我便會寫信。」秋兒曾經以為無法改善與媽媽之間的關係,現時竟親密得有如一對好姊妹,秋兒覺得一段健康關係,必須互相體諒和理解,「不存在甚麼一個願打、一個願捱,而是要互相包容,明白對方在想甚麼。」

與媽媽重修關係後,在秋兒的成長路上,得到家人支持,熱衷跳舞的秋兒,認識到一班正能量朋友,與壞朋友斷絕聯絡。「以前成日覺得媽媽只疼哥哥不疼我,長大後才明白,原來媽媽是太疼我,所以才會管我。」秋兒為家人在前臂上紋了一朵玫瑰花紋身,「現在問我,家人一定排第一位。」回首那段叛逆歲月,秋兒經歷過被出賣,才更明白家人的可貴。

秋兒和媽媽的故事非溫情處處,她們從衝突中了解,待傷疤結焦後成長,成為一個更包容、更理解對方的人,一起重新出發;這對母女就是如此另類,同時連帶著一份另類的甜蜜。

 

 

 

/ Text :  Sammi
/ Photo:林霖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