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 少年 心底話

//【055期 FEATURE】

 

性格不同、喜好不同、價值觀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經歷不同…… 子女與父母相處,難免會有爭吵。

在眾多不同中,雙方吐出心聲,一句句說話背後,需要多一份理解,從中尋找彼此接納的共同點。 今期我們邀請了幾位《青年 空間》雜誌製作組成員及暑期實習生,與我們分享心底話。

 

唔講邊有得笑

Q1::::: 分享與家人發生的一次衝突
「我相信大多衝突源於雙方的不理解。記得母親過世不久,因自己要應付公開考試,所以將自己的情緒收起,不願在父親面前哭,或做任何事令自己的情緒受影響。在家人已經充滿負面情緒之際,我覺得自己不能崩潰。然而父親就將之解讀為『我並不想念母親』,尖酸的說話經常衝口而出,令大家都受傷。而我亦不願多作解釋,只想逃避,just leave me alone。」

Q2::::: 如何化解衝突?
「其實我和父親每次有衝突,隔天就會忘記了,生活如常,但經常重蹈覆轍。不過隔了許久,一次我在他面前釋放了情緒,令我明白其實在家人面前又何須強裝堅強,將情緒抒發不單不是負擔,反而是一種支持。而父親又更明白我的想法,慢慢地願意嘗試給予空間,也不再罵我。所以我覺得坦誠的勇氣,就是化解衝突的良方。」


Edelweiss
港大/工商管理及法學/四年級
獨女/與父親同住
性格:開朗、好動
Edelweiss眼中的爸爸:固執、學識淵博
最長冷戰日子:一晚

致爸爸:
「希望爸爸可以多點講下笑,開心點,唔講邊有得笑。」

 

無聲的羈絆

Q1::::: 分享與家人發生的一次衝突
「我一向很少與爸爸對話,但看見他很少做家務,廚房的碗碟都封塵了,我終於忍無可忍,大家互相指罵下還差點出手。」

Q2::::: 如何化解衝突?
「溝通很重要,那一次衝突,我把一直埋藏在心裡的不滿都說了出來,感覺舒服了,而爸爸亦有就著問題以行動改善。其實每遇到問題,便要找機會跟對方說,不要讓事情積累,等到負荷不了才爆出來。如果收埋自己,對方根本不會知道和明白你。
我們家住黃大仙,有一晚警方在家樓下施放催淚彈,即使我和爸爸立場不同,日常亦很少對話,但當日我們也互相主動關心對方,叮囑大家小心。主動打開話題和關心對方,對我們的關係很有幫助。
長輩的性格很難改變,況且他肩負了責任照顧家庭開支,我會提醒自己:忍下佢啦。有時就算有多 、有多憤恨他,當下想到,他始終是我的爸爸,即使我們不常對話,卻仍然有一種羈絆。」


Fung
HKDI/電影電視及攝影/二年級
獨子/與爸爸同住
性格:冷靜、溫柔
Fung眼中的爸爸:傳統、大男人
最長冷戰日子:持續不多交談

致爸爸:
「一直以來,多謝爸爸給我很大的空間與自由度,只希望他可以企理整 潔一點,可以好好照顧自己。」

 

不如慢慢聆聽

Q1::::: 分享與家人發生的一次衝突
「我和家姐及媽媽關係很好,可是我經常跟爸爸鬧交,最常因為我夜瞓而爭執。他很有自己一套想法,可是他只會不停重複自己立場,而且甚少聽別人說話,我也會忍不住跟他理論,當他嬲怒了,他便會終止對話,出街冷靜一下。有一次,他更一手把我的電話扔破了。」

Q2::::: 如何化解衝突?
「每次吵架後第二天,爸爸下了火後,都會主動買早餐哄我,有時我也會主動向他撒嬌,隨意找個話題跟他打開對話匣。只要放下面子主動一點,兩父女沒有隔夜仇。」

Kay(化名)
大專生
與父母、家姐同住
性格:文靜、斯文
Kay眼中的爸爸:固執
最長冷戰日子:一星期

致爸爸:
「希望爸爸可以聽下我講嘢,不要只有佢講。有時他事事不理,在生涯規劃上, 希望他可以多給我意見。」

 

 

/ Text :  二實
/ Photo:Bryan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