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人生 從睡房走到電競館

//【052期 在地 · 空間】

 

社會傳統觀念普遍認為電玩遊戲使人玩物喪志,其實電子競技(電競)近年發展步伐愈走愈前,除了玩樂性質之外,當中的競賽技巧與團隊精神才是其精髓所在。隨著電競變得專業化,甚至已成為一種職業,更於2018年被列入亞運會項目之一;從睡房走到電競館,年輕人需要一個更廣更闊的空間。

 

打破電競固有形象
引領青年自及學習

將軍澳青年空間社工吳林漳(Luke),也是一位電競愛好者,眼見近年香港出現大型電競比賽,每每吸引了大量年輕人參加,Luke於去年在青年空間策劃電競活動「Teen才無限愛社區計劃-Infinity2018青少年電競盃」,活動強調青少年的團隊合作、情緒管理及社交技巧,而比賽完結後,還設有專員跟一眾參賽者進行檢討。

將軍澳青年空間主任翁艷夢(Winky)分享,考慮到大眾對於電競的固有印象,當初聽到此計劃時曾有所卻步;但本著舉辦一些能夠真正回應青年需要的活動宗旨,電競是一項凸顯青少年自發性的選擇。「以往我們花很多時間教導青年一些老生常談的道理,例如守時、團隊精神等,其實說到尾,青少年對於他們認為有價值的事情,自然會主動去做。很多道理他們其實都懂,不需要我們說出口,但重點在於引導青少年的自發性,而當中需要一個契機。」

在給予自由與空間的同時,他們也希望青年能夠認真看待電競這項專業,「我們在比賽前會檢查他們的身分證,是一種象徵:我們不是『圍威喂』打機,而是在進行一件很正式、嚴肅的事情。」參賽者均知道比賽機會難得,競賽金獎得獎隊伍成員之一的沈志朗(森仔)分享道:「其實打機的朋友也很希望可以獲得更多比賽機會,所以這次大家都對自己表現很嚴謹,懂得尊重自己、尊重別人、尊重場合。」

 

一隊人 一起經歷

比賽於去年12月完結,Luke鬆了一口氣,「在比賽過程中發現一隊參賽者的團隊合作非常好。一隊五人,部分隊員未必很熟絡,可是他們會互相合作、信任、鼓勵及欣賞。在比賽中,他們不只為自己,而是為了整個團隊,為了不想辜負隊友,抱著『可以輸了遊戲,但是不可以輸隊友』的想法,即使遇到挫敗也堅持完成比賽。」

「電競不是純粹的向前衝,而是要有戰略。隊伍一行五人,各有位置與職責,過程中要有清晰思考,因為對手都是活生生的人。電競與生活上很多事的出發點都一樣,都是要清楚自己在做甚麼,然後勇往直前。」森仔強調,正如很多不同類型的比賽,電競講求對於遊戲的理解與發揮,也講求團隊的相互合作。一隊人朝著同一目標,「立定軍心」。「比賽當中必然會有失誤,但隊友之間不會怪責大家,彼此體諒很重要。」

另一參賽隊伍隊員之一的陳伊霖(十月),對於電競隊友之間的關係有一套看法,「電玩與電競不同,電玩是很隨意的,我可以為了發洩情緒而打機,可是電競卻是很認真的,它是一個正式比賽。透過電競,我認識了一群隊友,一直以來與隊友們建立了深厚感情,同時也見證著大家的轉變。在預備競賽的過程中,隊員之間屢有爭執。最初,隊長的脾氣較暴躁,甚至把其中一位隊友罵走了,但自此一事後,他脾氣改善了很多。我從來沒有看過一個遊戲可以使人改變性格。」

Luke難忘比賽當天,部分參賽者的家人也有到場旁觀賽,「家長同行很重要,對於青少年而言,是極大的鼓勵與支持。社會上對於電競的看法,在讚揚與壓抑之間拉扯,青少年在追尋電競的路上,清楚知道自己可以從中獲得某種正能量,進而激發自己的潛能,我們希望發掘他們的不可能。」是次舉辦電競盃,對於青少年、家長、學校與主辦機構來說,是一場互相信任的實驗,正如Winky所說:「摸著石頭過河」。平安過河後,電競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就是次活動來看,無疑是為年輕人的成長路上增添了補給品。

 

 

/ Text: Lil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