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鐵碰著 本地插畫家

//【076期 好文青 · 空間】

 

 

八十年代一句「地下鐵碰著她」,唱出一段地鐵車廂內的浪漫邂逅。近年,這句歌詞卻可以有一個全新的意義──在乘搭地鐵期間,若你幸運地遇到一位本地插畫家雷焯諾(Charlotte​​),並在「沉默對望車廂中」成為她筆下的角色,便可獲得一份既窩心又別緻的速畫畫作。

 

 

跳出框框 狹小車廂也是創作空間

九十後的 Charlotte 在大學期間修讀人體寫生藝術,畢業後也像大部分畢業生一樣投入全職工作。由於工作地點在港島,家住九龍的她每個工作天都會乘搭港鐵過海。Charlotte 形容,當時的工作壓力頗大,枯燥的上班日常令她身心俱疲,再加上耗時費力的跨區長途通勤,讓她回到家後只想休息,漸漸便失去創作和發展興趣的時間。 於是為了善用漫長的通勤時間,她決定結合自己的興趣和日常生活,開始觀察其他乘客的舉動,再以一本簿、一支筆,嘗試用線條把自己的觀察記錄下來。當時 Charlotte 認為,車廂速畫不但能夠消磨時間,更能夠療癒自己,紓緩壓力。如是者,一幅又一幅,車廂速畫為她日復一日的車程添上不少樂趣,本來平平無奇的車廂變成了她創作的空間,乘車時細心觀察、用紙筆畫下其他乘客的舉動也成了她的興趣。

 

車廂觀察家 以線條留住有趣一刻

2021年3月,Charlotte 在 Instagram 開設帳戶,一方面記錄自己所畫的插畫,另一方面以連續短片(reels)拍下自己把插畫送給乘客的過程,至今已有超過九萬人追蹤。在上班時間,一趟列車動輒接載逾千人,芸芸乘客,千萬種生活,因此不難發現她的作品幾乎沒有重複,而這也是 Charlotte 刻意為之,希望記下車廂中各式各樣的人。除了寫實地畫下乘客的舉動,她也不時會在此基礎上加入自己的想像力,例如對話和怪誕的動作,令畫中人在收到畫作的一刻既能認得自己,又能因為畫中人的動作而會心一笑。 帳戶設立接近兩年,令 Charlotte 印象深刻的畫作有很多,例如在去年中秋節,她就在車廂內遇到「嫦娥」── 一名古裝打扮的乘客,尤為應節。儘管 Charlotte 大多都能在三個站的時間內完成畫作,但可惜「古人」也難免會趕時間下車,因此 Charlotte 未能及時送出畫作。不過這並不代表故事的結束,後來「嫦娥」的朋友在Instagram上發現了這幅畫,令「車廂觀察家」與「嫦娥」終於成功聯絡,畫作也輾轉能夠到達「嫦娥」手中。一幅簡潔的車廂速畫,將陌生的乘客與車廂觀察家連結起來。

 

 

重新思考 藝術和創作空間的含義

2022年,Charlotte 成為全職藝術家,一方面教畫,另一方面也會與不同單位合作辦藝術展,地點大多都是書店和咖啡店等休閒地方,這個決定也是受車廂速畫所啟發。2023年1月,Charlotte 在灣仔的「字字研究所」展出十張油畫作品,主題同樣是取材交通工具,並結合短詩,希望啟發香港人用信念和信心,在2023年創造無限可能。談起藝術創作,很多人都會想到畫廊,但 Charlotte 認為藝術可以是大眾化的,她走進生活、觀察生活、從生活取材,希望更加「貼地」,拉近藝術與大眾的距離。2023年,她盼在疫情後走出香港,從車廂步入機艙,記錄更多乘客旅行乘搭交通工具時的趣事。

 

 

後記

藝術不一定高深莫測,需要很高的門檻才能看懂,藝術作品也可以取材自日常生活,只要發揮創意和想像力,每一個空間都可以是本土文藝創作空間。

 

Moving Drawing
IG:moving_drawing
FB:moving_drawing
網站:www.movingdrawing.net

 

/ 108% Production Team | Claudia.Matt.Natnat.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