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認領遺體下葬服務 體面走過人生最後一程

//【089期 社區 · 空間】

沙嶺公墓,每年超過200副無人認領遺體葬於此,在警方確認遺體無人認領後,會按標準程序,接收遺體和下葬。在七年後仍無人認領,會將其掘出並進行火化。同一年離世的先人在火化後會被合葬於同一公墓下,上面只豎着一塊寫著年份的石碑。因為無人認領,先人就應淪為一串數字?必須無尊嚴地下葬?

 

 

香港聖公會聖匠堂安寧服務提供的「護慰天使」喪親者支援服務,為無人認領的先人辦理身後事,包括上香、出殯、上位等,讓他們能夠體面地走過生命最後一段路。

 

「護慰天使」服務的註冊社工黃嘉誠表示機構處理過的無人認領遺體年齡由40歲至100歲不等。在他們處理過的個案中,最多是70至80歲的老人家。「無名氏」不限於露宿者,部分獨居者因各種原因與家人關係變得疏遠,最後無人辦理喪事,都會由綜合家庭服務中心轉介到「護慰天使」安排後事。甚至有有獨居老人隨著他們身邊的親友相繼離世,生活圈子愈來愈窄,只剩下他們獨自面對死亡。

 

在移民潮的影響下,兩老留在香港而子女未必能夠回港,配偶逝世後,會擔心自己的後事無人辦理,故近年「護慰天使」的處理個案漸增。

 

 

「護慰天使」的服務內容

「護慰天使」喪親者支援服務團隊由機構社工組成,同時推動社區人士參與關懷喪親者的義務工作,而其中一項服務是處理存放在公眾殮房無人認領的遺體。

當接到綜合家庭服務中心轉介,義工便會幫忙認領遺體,跟長生店聯絡,商討籌備喪禮事宜。喪禮完成後,無人問津的遺體會被火化,義工亦會幫忙進行撒灰儀式,為先人的生命畫上句號。不僅於此,社工和義工會不定期到沙嶺公墓掃墓和獻花,感覺世界上仍有人努力記得這群被忘記的人。

 

 

陪伴先人走過最後一程

義工伍潔儀憶述曾經協助一位在家中離世的100歲伯伯處理身後事,與社工的交流之中了解到伯伯是一個高知識分子,遺物之中,包含不少與學習相關的東西。當中轉介社工的行為令伍潔儀很是感觸,縱使只是跟進了伯伯的個案數個月,他亦願意一直跟進伯伯的身後事,陪伴伯伯離開。

社工黃嘉誠亦曾處理過因「以老護老」產生的相關個案。起初是一位伯伯找義工幫忙處理太太的身後事,因為其他親人皆葬於粉嶺和合石紀念花園,因此他希望安排太太在和合石紀念花園下葬。但在太太出殯後僅僅一星期,他就發現伯伯在家中離世。黃嘉誠為伯伯進行身後事安排,尊重其願,將他與太太一同葬於和合石紀念花園內。黃嘉誠希望縱使是較弱勢社群,也能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他們對身後事安排的意願「我相信對佢嚟講會少一份擔心,亦都可能會走得更加輕鬆啲。」

───────────────────────────────────────────────────────────────

生死這一環往往都會讓人忌諱,而無人領認的「無名氏」就更加容易被社會遺忘,慶幸社會上有一群有心人願意為一眾「無名氏」提供服務, 令他們可以離世後依然有名有姓,依然有人記住, 而在生者亦能夠安排身後事,減輕面對死亡的顧慮。

 

/ 111% Production Team | Catherine.Ella.Nicole.Orange.Su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