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期 FEATURE】
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旅行不再局限於打卡或飲飲食食,到世界各地做義工、體驗當地民情,為不少年輕人所嚮往。正於浸會大學攻讀全球及中國研究的徐楚桐認為,學習不止局限於書本,透過義工旅遊,更能深入了解當地的風土民情。因此她決定衝出香港,報名擔任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博會)的義工, 開展一段不一樣的旅程。
「來賓很好奇,紛紛問我是從香港來的嗎?香港有甚麼特色?我會向他們一一介紹,也很享受這種文化交流。
身旁的保安笑說:『你可以考慮去做導遊!』」
── 第七屆進博會香港義工 徐楚桐
最怕帶錯路 從挑戰中成長
從未參加過義遊的徐楚桐,有天偶然在學校網站看到了香港青年協會青年交流部正在招募上海進博會義工,這場大型國際展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展商,讓她十分好奇,想親自看看在新聞中經常被提及的盛會。長達11天的旅程,一度令她猶豫:「當時的學業進度很緊迫,要離開那麼久,也怕自己不習慣,加上香港與上海有文化差異,我擔心自己與當地人溝通不來。」再三思考下,她最終決定把握機會參加,與25位大學生義工飛抵上海。
第一次訪滬,徐楚桐以「國際化」來形容這座明珠之城,經歷了一連數天的參觀和培訓後,她正式以「小葉子」(進博會義工暱稱)的身分進場,向世界各地的來賓介紹甘肅館展區的產品,並肩負起展商交易額統計等工作。另一個任務,則是為源源不絕的參展商與來賓引路。「這對我來說最具挑戰性,我最怕的就是帶錯路。」徐楚桐笑說。展館規模大,不少人匆忙問路,能解答當然可喜,但在不確定時,她也會請來賓到諮詢處詢問。有時候對方不耐煩地跑掉,也會讓她「有少少唔開心」,但這樣提醒了她要熟習負責區域以外的場館,也學會了在困難時刻保持冷靜,尋求幫助。
沿路收集 國際友誼拼圖
進博會義工是輪班制度,休息時,在世界各地的展區都可以看到徐楚桐的身影。「我對展會很有興趣,比起香港展會,進博會的規模更大,你能看到參展地區非常多元化,有來自印尼、越南,甚至非洲少見的國家。有的非洲展商雖然不懂中文,但他們會寫紙條,表示他們是第一次過來,請多多指教。這在香港展會很少有機會看到。」
在當義工的過程中,徐楚桐也遇到了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她特別記得與一名保安的談話,該保安原本是美髮師,因想體驗新事物而轉行,在進博會工作。他對香港文化充滿好奇,她也藉此機會教他廣東話,這種跨文化的交流讓她感受到義工活動的樂趣。在服務來賓時,很多人問她來自哪裡,徐楚桐會熱情地向他們介紹香港的美食和文化,路過的警察和各地義工大學生,也都紛紛與她交換進博會紀念襟章,這些友善的舉動令她心中暖意融融。
上海的悠閒節奏,令徐楚桐印象深刻。「上海的司機很禮讓行人,我幾乎沒聽過響號,大家都不太著急。當地人說起話來斯斯文文的,很有書卷氣,改寫了我對他們的刻板印象。」在她看來,這正是義工旅遊的魅力—直接與當地人交流,體驗得更加透徹。義遊的初體驗,讓她留下了兩個字:「值得!」
進博會義工手記
來自香港的學生義工,在進博會中度過了一趟難忘的旅程,他們有甚麼收穫,又最想念香港甚麼事物呢?
知道你來自香港,大家第一句會問……
進博會規模龐大,義工被分配到不同的崗位培訓及工作。諮詢組的李芷羚為來賓指路,知道她來自香港,常常被問:「可不可以教我幾句粵語呢?」在外場負責翻譯及處理查詢的潘俊皓指,大家對語言特別感興趣,例如來賓往往好奇香港人的英文是不是都很好。舞台組的樊卓琳常被詢問在哪間大學讀書,至於在場館北門口接待的史博文則表示:「大家知道我們是香港義工,通常會很驚訝,問道:『香港那麼遠,也有人過來做志願者?』」話匣子便由此打開。
在外地義遊時,你最掛念香港的……
上海佳餚口味偏甜,以小籠包、生煎包、蟹粉拌麵等馳名全國。然而出門在外,同學始終掛念香港美食。「譚仔,我真的很想念譚仔米線!」史博文說,「勿演懶肉實小辣」已是他心目中的香港美食卡片,也是他落機後計劃的第一餐。至於其他義工則特別想念茶餐廳及街頭小食,如雞蛋仔及燒賣。
你的「出門三寶」是甚麼?
談及出門必備的物資,大家幾乎不需要考慮:「手機、尿袋!」尤其在電子支付工具流行的內地,忘記帶手機幾乎寸步難行。不過樊卓琳仍然覺得現金很重要:「始終會有不時之需,帶備少量現金會比較有安全感。」
將來想嘗試其他類型的義遊嗎?
義遊形式多元,李芷羚表示已經報名參加海外馬拉松比賽的義工,潘俊皓則希望有機會參與更多大型的國際論壇或活動。樊卓琳認為,如果有機會去非洲幫助小朋友或義教,會是一件別有意義的事。史博文則指,比起衝出香港,下一次更想試試參加觀塘區和深水埗區的老人關懷活動,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眾人均認同義遊能為遊歷增添不一樣的體驗!
這次旅程最難忘的體驗是?
「參觀『蘑幻森林』(位於上海青浦區,以蘑菇為主題的自然景區),以及在進博會服務他人。」樊卓琳說。另一位對進博會念念不忘的是潘俊皓,並指自己最想念飯堂的食物。李芷羚及史博文認為,認識新朋友是此行最大的收穫,當中包括來自上海院校的學生,在大約十天的相處中,彼此交流兩地的學習環境及文化,做到真正的深度旅遊。
想一起探索世界,交流文化?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交流部每年推出多項活動, 歡迎了解更多!
ye.hkfyg.org.hk
/ Text | Nico
/ Photo | Nico.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