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你的 per se

//【085期 FEATURE】

 

 

「per se」 是拉丁文,意指「自身、本質」。

 

音樂組合per se自成軍以來,不斷摸索屬於他們的風格與界限,坊間以「詩式流行」(poetic pop)總結他們的定位,這個定位如何有助或局限他們的發展?與其「本質」又相距多遠?今趟與per se的Sandy與Stephen訪談,談的是一個不斷尋找與突破定位的音樂故事。

 

 

/ 若非主角我亦可以 /
/ 原來我在意 /
/ 世界美好的有位置 /

《主題歌》per se

 

重新創造自我

「Are you chosen or are you no one(你是被選中的,抑或庸碌之輩)?」這是per se新曲《主題歌》的其中一句歌詞,也是兩位成員近期非常關注的一個議題:涉世未深的青年往往自認為是「天選之子」,然而現實殘酷,不會盡如人意,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深深打擊這些初生之犢。面臨信心危機,他們如何自處?Stephen認為,抓緊自己的興趣與定位至關重要,不要讓他人定義你的成功:「由小到大,很多人說甚麼工種才貢獻世界,算是成功,可能他們出於好心,但其實世界並非只需要這些工種。」也許你的強項不被世間稱頌,但堅持下去,終會達至另一句歌詞所描繪的那樣:「若非主角我亦可以 / 原來我在意 / 世界美好的 / 有位置」。

Stephen自言,早在中學的夾band時期已認定「音樂」這個興趣,「只有從事音樂工作或者失業,沒有中間位」。Sandy的路則相對曲折:她在學生時代是樂團成員,「很喜歡一班人一齊玩音樂的氛圍」,後來認識Stephen,組樂隊,過程之中也有很多歡樂。只是要全職投入音樂事業?她未有足夠自信,所以畢業後有兩年時間在攝影公司當管理培訓生。後來還是Stephen一再鼓勵,她才決定放手一搏:「可能是他說我是他的chosen bandmate,我才『入局』。」說畢,Sandy展露笑容,大抵很多時,我們也需要身邊人的支持與肯定,才能夠堅定屬於自己的定位吧!

有人迷惑於未找到自己的興趣,亦有人找到了,卻限於才華,未能發展成為事業。Sandy指他們也有思考過這個情況,作為回應,她分享了一個故事:「我有個叔叔,經常跟我介紹一些他那個年代的音樂,又經常在酒吧與不同的人玩音樂,雖然我不特別喜歡那個類型的音樂,但我覺得他很開心。其實他是律師,工作不關音樂事,但這就是他的passion,只要是生活一部分,我們去擁抱那個領域,就能夠找到自己的位置。」

 

 

 

詩式流行

認清自己的興趣之後,下一步就是形塑特色。其實per se最初不太考慮風格問題,只著重於專輯的故事性與連貫性,他們為每張專輯設置一個命題,歌曲只要符合命題,甚麼音樂類型也沒有關係。然而老是對人說自己沒有風格「好似有點負面,像是沒有性格那樣」,所以per se也不得不 考慮一下自身的定位問題。因Stephen偏好充滿想像空間的歌詞,不喜歡淺白,人們覺得他們的作品類近於「詩」,加上他們有意讓自己的作品受眾更廣更「流行」,於是就有了「詩式流行」這個定位。

所謂名定而實辨,道行而志通。自從有了「詩式流行」這個定位,樂迷更容易分辨出per se的音樂,「可能奠定了一個感覺,好似冇其他人都是poetic pop。讓我覺得,像是樂壇裡面,我們佔有了一個小小的位置。」Sandy闡述。

 

 

由像誰到像自己
然則這個定位又有沒有局限他們的創作?

「沒有……」Stephen望了望旁邊的Sandy,似乎在確認拍檔的同意,之後續道:「我唯一想到的是,這個定位可能令我們更加努力尋求突破。因為別人說這首歌很per se,一方面是好事,但同一時間有少少包含這歌會否跟上一首好像。」

per se不喜歡自我重複,每次創作都希望跟上次不同。以新專輯及今年11月將舉辦的演唱會為例,全碟均以「糊塗神」與「未來神」的概念為題,為強調每首歌的辨識度,有時最簡單是做一首慢歌,再做一首快歌,又有時在編曲上或唱法上下功夫。總之每一首作品,他們都希望是新的東西,「每一次都覺得自己比之前做得更好」。

塑造定位再加以突破並不容易,Sandy建議大家不妨由模仿開始:「我以前都會覺得模仿即是抄襲,但慢慢心態有轉變,因為你有你自己的性格,你會覺得對方總有些地方是差少少的。你改善這些地方,那就會成為你的獨特性。」旁邊的Stephen也贊同這個說法,他勸大家最初不用太介意人家說你像誰,「因為這樣代表你有能力去做到一些你欣賞的事」,他總結創作三個步驟先是模仿,然後是吸收,最後才是自己的創作。假若大家想建立自己的風格,不妨嘗試向per se取經吧!

 

 

 

 

per se
FB:per se
IG:persehk

/ Text | Fung
/ Photo | Nick.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