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妍:她唱她所閱

//【084期 FEATURE】

 

 

「你與書中人一起經歷,好似真有一個人生在裡頭──我不曉得怎樣形容,
即你的人生有一個分支,在書中度過一段時間,再出來時,你發現那個分支是真的存在。

── 歌手 黃妍(Cath)

 

黃妍(Cath)是樂壇有名的書迷,從小便沉迷於文字世界之中,尤其喜歡日本文學小說。Cath的歌曲深受這些閱讀影響,她甚至以文字回應自己喜愛的作品,跟填詞人王樂儀在專輯《4891》合寫同人小說,向村上春樹的《1Q84》致敬。從這個愛書歌手的旋律之中,我們見證閱讀如何為創作帶來方向,而創作又反過來讓閱讀更加深刻。

 

 

由閱讀開展人生

翻開故事,Cath出身在一個管教嚴謹的家庭,父親不怎麼允許孩子看電視、玩電腦,留給Cath的選擇有兩個─看書或溫書。「哪有這麼多書可以溫!我想不如看書啦!」Cath笑言。她學生時期愛看《衛斯理》系列;為與同學交流,也讀了不少台灣劇集的文字版,像《惡作劇之吻》、《惡魔在身邊》之類,大家不曉得有小說版吧!

及至投身社會以後,Cath有段時間因人際關係的事情而飽受困擾,這時她意外發現,書本能夠成為救命靈丹。「例如《被討厭的勇氣》、《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其實都是『阿媽係女人』的道理,圍繞幾個重點,不斷給予例子。但很神奇,你看完這些書之後,人的確會安定下來。」為甚麼「讀」老生常談比「聽」老生常談有用?Cath解釋,閱讀的方式和節奏可以隨個人調節,同一個道理,你可以幻想合適的聲線,循環往復地在腦海播放,安慰自己。當一遍又一遍閱讀過後,人或多或少能放下部分煩惱。

「雞湯書」以外,Cath認為小說亦有一定「療效」。她分享之前讀黃碧雲的《烈佬傳》,書如其名,講一個染上毒癮的烈佬,反覆進出監獄的人生。書中人的遭遇坎坷如斯,使人不由得沉浸於情節之中,現實的鬱悶也隨之變得微不足道。Cath很看重這種代入感,認為這是好作品必不可少的部分:「你與書中人一起經歷,好似真有一個人生在裡頭─我不曉得怎樣形容,即你的人生有一個分支,在書中度過一段時間,再出來時,你發現那個分支是真的存在。」

 

 

 

 

 

以創作代替內心說話

透過閱讀代入不同的人生,也成為Cath尋找創作靈感的法寶。她自認是「宅女」,不愛出街,很依賴閱讀擴闊視野,於是她在家讀、坐車讀、等待埋位也讀……就這樣以書為窗,Cath攫取了形形色色的經歷,這些經歷又化為養分,滋養她寫下一首又一首歌曲,例如《7月24日大道》的孤獨,啟發自吉田修一的同名小說、《世界以痛吻我而我歌唱》的意象,則來自印度詩聖泰戈爾……

從不同的創作者身上獲取了這麼多,Cath心懷感激,亦很欣賞他們能夠勇敢展示自己的軟弱。「創作最恐怖的地方在於它很赤裸,如果你不是全心全意地將真實所想展示出來,那個作品會差一點。」她提到與詞人王樂儀合作,哪怕沒有言語交流,單單讀詞,也能揣摩她當時的情緒狀態,這正是獻出心的全部的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交流。

那麼作為創作者的Cath本人呢?「我自己都試過,有時寫歌,可能有點感覺,但如果抱持『交功課』的想法,那首作品最終我都不會喜歡。但如果某樣事物我真有很強烈的感覺,我把它放在歌裡,聽到故事在其中,這件事在創作上很能體驗。」懷著這份信念,歌者傾盡全力地把所閱所想投放在歌曲之中,聽到那句「想 / 用文學經典給你抵抗時間 / 用神話詩歌使你沮喪仍記得發現 / 星宿或風沙」,你曉得那真誠是虛假不了的。

 

 

黃妍閱讀二選一

電子書 / 實體書
「實體書,我鍾意翻書、儲書,很多朋友勸我,背囊太重,不如換電子書,但我始終覺得揭書的感覺無可取締。」

 

聽書 / 看書
「看書,因為可以自己調節閱讀速度,每個人吸收的速度都不一樣,有時吸收得快,就看快一點,有時人比較散漫,就在文字之間遊走,聽的話就會成為左耳入右耳出,看書比較方便揭回前頁翻看。」

 

村上春樹 / 吉田修一
「村上春樹,其實以前我不太會追隨作者,直到我看完《1Q84》之後,我覺得村上春樹的寫作風格很強烈和有趣,他不急於推進情節,反而是慢慢鋪陳一個氣氛,讓你浸淫其中。我看完他的著作之後,有一個感覺,像是跟書中角色一樣經歷了某些事情,蓋上書,有種舒暢的感覺,好似放下了心頭大石,我覺得這是村上春樹神奇的地方。」

 

散文 / 小說
「小說,我喜歡沉浸在故事世界一段時間,散文很快看完,除非我預先知道是短時間閱讀,例如坐車我就會看散文。在家閱讀,我一般都會選小說,特別是翻譯小說。」

 

 

黃妍(Cath)
FB:Cath Wong 黃妍
IG:cathinwong

/ Text | Fung
/ Photo | Nick.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