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遊世界 以素說話

//【081期 放綠 · 空間】

 

食物種類多種多樣,禽畜類的雞、鴨、牛、羊、豬,海𥚃的魚類、海產,土地裡種出的新鮮蔬果。對一般人而言,素食者無疑是小眾。除非身邊的家人或朋友有素食習慣,方能了解其背後的那份堅持。這次我們訪問的對象Marcus和Ivan均是全素食者。他們一同組織素食旅行團,走訪世界,品嚐各地的純素美食。

 

 

素食的形式

人們普遍認為素食者就等於不吃肉的人,其實素食泛指不吃肉和海鮮。然而在素食主義者當中有更為仔細的分類。在香港,素食大致有四大類:純素、蛋奶素、蛋素以及奶素,其中以蛋奶素為數最多。另外,華人社會還有大部分人會因為宗教原因而不吃五辛。五辛在佛教是指蔥、蒜(大蒜)、韭(韭菜)、蕎(小蒜)及興渠(一種香料)。在所有素食者中,純素素食者算得上是最為極端,他們會拒絕進食一切肉類和以動物製成的副產品。Marcus認為純素食者通常不止於在飲食習慣上有所執著,他們往往有更多精神層面的追求。

 

 

吃素的契機

Ivan因家人信奉天道,自小開始接觸素食,至今已有20多年的素食經驗,而Marcus就是因為個人身體狀況,在他25歲開始茹素。他更表示接觸素食後,情緒變得平靜,痛症問題亦改善了不少。他更認為素食的習慣使他逐漸開始關注食品背後的安全問題:「素食者會較留意食物上的食品標籤,了解產品成分,清楚自己在吃甚麼,減少吸收不必要的食品添加劑。」此外,有部分素食者認為肉類有很強的毒素,因在傳統畜牧業下,資源有限,為提高食物的產量,動物們必須注射各種的疫苗,預防可能出現的疾病,例如一些養豬場會為豬隻注射防止豬瘟的疫苗。這些注射物透過動物進入人們的體內,造成身體負擔。

加上飼養每隻動物所需要的飼料必不會少,土地所出產的糧食,都被送到動物的餐盤上。養殖過程中,動物亦會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加速全球暖化。Marcus告訴我們,參加素食旅行團的大多是中老年人。而選擇素食的青年人,都比較關注動物權益和環境問題,希望透過改變個人生活習慣,為環境出一分力。

 

「動靜友善」的飲食文化

動物權益亦是素食者們關注的另一議題。Ivan在訪問中向我們分享了一個殘忍的情況:在養殖業中,雌性的價值通常都較雄性動物為高,因為雌性能夠生育,提高食物產量。就以雞為例,在孵化出小雞後,飼養員首先會檢查牠們的性別,雌性的會保留繼續圈養,以各種方法使牠們誕下更多的雞蛋;而雄性的小雞則會放在機械中,製成肥料。對於身為食物的牠們,在誕生的那刻,一生就早已被注定。

 

 

以吃素實現願景

從Marcus和Ivan的分享中,我們了解到每個進入素食行列的素食者都有其原因,可能是為了宗教,為了健康,為了環保,或者是維護動物權益等等。素食是個人的一種選擇,以行動訴說自己的立場。環保亦同樣是以自身出發,發揮自身影響力,使生活的環境變得更好。

 

素馬遊世界
FB:素馬遊世界 Vegan MA World Tour 
IG:veganmahk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 109% Production Team | Karman.Shirlia.Stella.阿冷.施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