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繼 以金延續事物的生命

//【080期 手作 · 空間】

 

跌碎碗碟時大部分人都會選擇直接丟棄,但原來有一門手藝不只能把破碎的瓷器修復,更能把它們升華為一件藝術品,這門手藝便是金繼,金繼即是日本用作修復瓷器的傳統手藝。本地藝術家王森鑽研金繼多年後製作出各式各樣的金繼藝術品,更開設金繼課程傳授畢生所學。王森在多年的學習與授課中亦體會到金繼對人生的啟發,如何面對人生中的挫折與災難。

 

 

金繼的前世今生

金繼源自於600年前的日本,當時有一位名為足利義政的將軍,他的一隻源自宋代的茶碗不幸地碎裂了,於是他把茶碗送回中國修理。但中國已改朝換代至明代,宋代技術已被遺棄。明代技工修復後的成果不盡人意,足利義政便請日本的匹人研究一種新的修復方法。由於瓷器損壞後無法完全還原,於是他們決定突顯破碎的裂痕,用漆把茶碗黏合,並在漆上畫上金線,金繼便由此誕生。

黃金的使用是金繼的一大特點。古時日本茶室只有微弱的光線,而金能在暗中生光,在茶室中更能突顯瓷器的美。從前的金繼只用作修補名物,但隨著時間流逝,工業革命使陶瓷器具變得普及,現在普通家庭亦會把家中的瓷器送到金繼師傅手上進行修理。

 

 

以金繼喻人生

王森把金繼形容為「把過去與未來拉成一線」,修補了瓷器過去的傷痕,更是以傷痕創造新的風景。金繼亦是侘寂(侘び寂び;wabi-sabi)的體現,王森表示侘寂是茶道室中的經歷延伸至對人生殘缺的回味。就如下雨天相對陽光燦爛而言是較為不幸的,但只有在這時刻在能體會到落葉的淒美,這個情景正是侘寂的經歷。而在金繼中,當人們經歷、了解到裂痕產生的原因才能欣賞到它獨特的美麗。

在日本311大地震時,日本人在頹垣敗瓦下尋覓瓷器碎片,並用金繼修復。雖然香港沒有這般大型的天災,但這幾年經歷了各種社會事件、世紀疫情後,許多香港人都面臨著精神上的破碎。王森認為金繼能讓人們在痛苦中獲得生存的勇氣,金繼是「在最困苦的時刻進行的最美麗的事情。」金繼的進行須要擁有接受殘缺的勇氣,領略到事物有著許多的面向,破爛的東西也可變得美麗,不用苦苦執著於事物腐敗的一刻,學似金繼般「在破碎中如何金燦燦地站起來」,以永恆的黃金來修補破碎、不永恆的事物。

 

 

對藝術的追求

作為一名藝術家,王森不願做一個普通的修復人,只是還原破碎的瓷器,他期望自己的作品是劃時代、具前瞻性、具藝術性的。《呼繼》便是其集大成之作,《呼繼》是從王森的一個破碎的杯所製成的12件作品。某次王森打碎了一個茶壺成12塊碎片,傳統的金繼應把碎片重新黏合還原為一個完整的茶壺,但王森希望突破這個限制,以小補大,以破爛的部份創造新的物件,製作了與12塊碎片配合的12個陶瓷,並分作三套茶具。王森指這套作品嘗試把本是完整的事物分拆在不同空間中,是自己最具創意的一套作品。

《呼繼》的其中兩套作品榮獲香港茶具文物館陶瓷茶具創作比賽亞軍及優異獎,王森把這兩套茶具作品出售到博物館。而剩下的一套茶具作品共有三隻杯,王森把兩隻杯贈予他兩位要好的朋友,自己則保留餘下的一隻杯,不讓這三隻杯齊整出現。團圓是眾人所嚮往的,但疏離是否等同於不團圓呢?王森認為這視乎人們面對疏離的態度,疏離可以是一種因分別而更為想念的團圓。在經歷不完整的過程中更能突顯對疏離的感受、彰顯「侘寂」美學。

 

 

 

本地金繼師 王森
FB:Enders Wong
IG:enderswong

 

/ 109% Production Team | Charlie.Jo.Floyd.Yamyam.雪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