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在你區 行多一步

//【079期 放綠 · 空間】

 

為了信念,你可以堅持多久?對於香港青年協會領袖學院《香港200》領袖計劃舊生、社企「Eco-Greenergy綠行俠」的創辦人Peann而言,投入綠色行業源自一個信念,希望為環境做多一點,讓環保這件事可以變得入屋,不只是停留於屋苑附近的三色回收桶。其實環保的光譜可以很闊,可以很有趣。

 

 

群體的責任

Peann坦言在回收咖啡渣時所遇到的最大難題,是大眾對於回收的不正確態度。回收過程本就複雜,須經過上門磅重、輸入數據、過濾回收物雜質、篩選成品等多項程序。若不設收費,根本難以維持項目的日常營運。可過往人們往往誤會回收等同捐獻,就像賣紙皮一樣,把回收物「捐」給回收者。

綠行俠的回收是收費項目,客人須付費才能使用這項服務。所以在項目剛剛起動時,很多人在查詢時會問為何須付費。儘管如此,機構依然透過宣傳報道來教育大眾正確的回收概念,亦一直堅持收費。最初價格設定較為低廉,測試市場反應,透過觀察,再進一步調整。只為堅守原則,並希望讓人們認知到保護環境是每個人的責任。

 

 

環保從來都只是過程

Peann認為現時的環保風氣確實較以往良好。隨著「綠在區區」的推行,大眾逐漸意識到回收廢物的重要,但很多人仍未習慣把回收的行為融入生活,並視為自己的責任。她帶著無奈的笑意,分享了一段自身的經歷:她曾到某間機構舉辦環保講座,主題正關於塑膠回收的分類,主辦方好客地請了所有人喝珍珠奶茶,可到活動結束時,那些即棄膠杯無一例外地全被丟進垃圾桶。即使後來請他們回收膠杯,在場的成年人也只是直接把它們放進回收箱,絲毫沒有想過回收之前該把回收物處理乾淨。她慨嘆人們似乎沒有把講座的內容與自身行為連結。回收是需要大家都把自己的部分做好,不要總想著會有人接手,每個人都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現時坊間不乏一些由環保組織舉辦的講座、工作坊、義工體驗等一系列的教育活動。這總輕易令人產生錯覺,誤以為完成了這些活動後,就等同我們已經比過去更加「環保」。Peann強調這只是開始,環保是需要實踐在生活中。我們所節約的每一個即棄用品,回收重用的每一樣資源,才是環保的計量單位。倘若人們希望在生活中履行環保,綠行俠或其他組織可以提供工具,幫助大眾以較輕鬆的方法改變習慣,實踐綠色生活。

 

 

想像未來

「我希望在未來,『綠色生活』的概念不再新鮮,不再需要被媒體宣傳報導,因為此概念已經足夠普及。」這是Peann心中的願景。她能夠做的就是幫助市民建立日常環保的意識。至於落實與否,則牽涉眾多因素,這便是後話。

 

 

綠行俠 Eco-Greenergy

Facebook:Eco-Greenergy 綠行俠
Instagram:eco.greenergy

 

 / 109% Production Team | Floyd.Karman.Natalie.Stella.樂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