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活字館 傳承本地活字印刷工藝與故事

//【079期 好文藝 · 空間】

 

香港活字館由香港版畫工作室成立,坐落於上海街。透過落地大玻璃,可以看到一排排放滿字粒的櫃架,典雅、龐大的活字印刷機散落於展館的不同角落。令人驚喜的是,不少老舊的活字印刷機仍運作如常。只見店內的人開動印有「HEIDELBERG」(海德堡)字樣的活版印刷機,伴隨「嘎吱嘎吱」的運轉聲,印版精準地壓印在紙張上。操作機器的人正是策展人黃洛尹(Loraine),致力透過展覽、導賞及工作坊,傳承本地活字印刷工藝及歷史。

 

 

邂逅活字印刷 理解印藝原理

2016年,香港版畫工作室接收到一批受捐贈的活字字粒。Loraine著手研究,發現活字印刷正是現今排版設計學的「實體版」。例如現代排版的leading(行距)概念,昔日的印刷師傅同樣有採用到,會利用lead(鉛片)調整版印的設計。Loraine繼而接觸到相關的印刷師傅,了解到當中的設計原理。

她指出,活字印刷是凸版印刷的一種,每個字粒為一個獨立單位,因此可以重複使用。為了方便用家在茫茫字架中找尋字粒,當中又分為「出俗字」(常用字)及「入俗字」(非常用字),並以部首、筆畫排列。另外,字粒會根據師傅的業務需求、使用習慣改變存放位置。例如Loraine曾想尋找「傳」的字粒,原以為其會被歸類為「出俗字」,其後才得知原來由於師傅當時經常要印製「傳呼機」這三個字在單據上,因此「傳」的字粒被放在「出俗字」、「入俗字」以外的「非常非常常用字」字架上。

 

 

不止懷舊 更為承傳活字故事

如此「人性化」的字粒排序方式,反映活字館除了以推廣活字印藝為目標,更為記錄當中的人和事。Loraine憶述,館內的部分字粒及印刷機,由上水「大志印刷公司」的唐師傅捐贈。即使柯式印刷(又名「膠印」通過出版、排版將圖像轉移到橡膠版上)大行其道,唐師傅仍能堅持營運店舖至2012年,相信是因為上水附近的傳統運輸公司,仍有印製自家單據、信封、信紙的需求。

除了活字印刷的保育,活字館近年亦有研究「香港字」。Loraine指出,當時傳教士來華傳教,希望能大量印刷中文宗教刊物,因此在西方鑄字技術的基礎上,發起中文鑄字工程。由於這套明體活字最終在香港完成,因此被命名為「香港字」。有別於昔日的「拼合字」(將部首和其他結構分開,再組合成不同字),「香港字」能清晰保留中文字的優雅結構,符合美學標準,因此被廣泛使用。

Loraine認為,要令活字印刷傳承下去,必須要令人明白當中蘊藏的價值,而非流於表面的懷舊追憶。除了舉辦印藝工作坊,活字館未來亦計劃招募義工幫忙整理及復修字粒,將本地活字印藝真正帶入社區。

 

 

活字印刷工序

(以「海德堡風喉照鏡活版印刷機」為例)

 

Step 1

將所需的字粒從字櫃放到「字的」(composing stick)上,其後把字粒轉移至排版桌上,調整排版。

Step 2

將版印放入版框,填充版印與版框的空間後,將版印鎖好。

Step 3

開動印刷機摩打,放好安全擋板。啟動印刷機後,在墨槽加入油墨,於送紙台放入紙張,將版印固定在印床上。

Step 4

推動機上的控制桿後,油墨會被帶動至墨轆上。同時,以適當的壓力吸起紙張。

Step 5

紙張由夾子轉送至壓印位置,待沾有油墨的版印壓印紙張後,紙張會被夾子移送至收紙台,完成印刷。

 

 

香港活字館
IGhkopenpress
FB香港活字館 hong kong open press

/ 109% Production Team | Heidi.JC.Jennyfer.Kelly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