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期 FEATURE】
近年有電視台接連推出「調教」系列真人騷節目,邀請導師鍛鍊出理想男友、男團。當人生踏入新階段,總希望以更好的自己迎接新挑戰。過去受不愉快的校園經歷所困,潘柏航(阿柏)和李華雋(阿雋)兩位外形截然不同的男生,曾對自己一度喪失信心。直至2021年的暑假,他們遇上一個改造自我的契機,將過去破碎的自己重建,逐步走出昔日的陰霾。
當開啟第二人生的機會卡出現,你會勇敢地捉緊嗎?
改造企劃 撫平欺凌創傷
去年7月,青協「uTouch網上青年外展服務」與隆亨青年空間合作舉辦了第一屆「改造最緊要快企劃」(下稱「改造企劃」),以一些曾遭受欺凌、排擠而難以融入社交生活、失去自信的青年為對象,為他們提供社交技巧、外型改造課程,讓他們趁著暑假的空檔改變自己,重拾自我。計劃負責人社工朱香雄(Eric)分享,「改造企劃」由四位社工帶領20名參加者,在健身、跳舞、化妝gel頭、身心靈活動四大課程中,給予空間讓參加者練習表達、與人交際等技巧。
原定「改造企劃」會招募十男十女進行改造,最終共有100多人報名申請,需要以小組面試進行遴選。讓Eric和其他社工意外的是,「第一次見面時,我只是問了一個問題:『你們過去的校園生活如何?』他們的眼淚已經止不住,氣氛變得沉重。原來他們以往過得並不好,而那些陰影至今仍然縈繞著。」參加者大多經歷過校園欺凌、排擠,因與人交際所受的傷害逐漸失去自信,當中有不少人更是外型亮麗、外貌標緻,「對他們而言,暴力並非最恐怖,他們最怕的是被排斥、背後嘲笑帶來的精神傷害。」
第一步 源於想要改變
要獲得「改造企劃」的入場券,計劃除了會評估參加者的情緒困擾指數,也會從眼神、言行舉止衡量他們對改變自己的意願有多強烈。現年23歲、投身職場一年的潘柏航(阿柏),與正就讀明愛專上學院護理系二年級、19歲的李華雋(阿雋)成為其中兩位獲選男生。
雖然阿柏在 Eric眼中,是一個充滿正能量、具幽默感,又能帶動組內氣氛的參加者,但其實四年前曾發生了一件重創了他的事,讓他在往後幾年都不懂得好好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一直將真實情感藏於保護罩中。報名時,是阿柏準備由學生成為打工仔的最後一個暑假,但他覺得自己的心理狀態未裝備好踏入新環境,「一直沒有其他人指導你怎改變現在的處境。就算之前不愉快的事情已經發生了,沒有辦法再改變,但至少我可以調整自己、學習面對自己的情緒,去行之後的路。」
阿雋回憶起中小學時曾因外型被排擠,讓他不敢與其他人交談,性格變得「摺」,「課室內彷彿只有老師與我一樣。不管是小息、午膳、放學,都只有我自己一個。」因此他想重新調整自己,改造自我形象,企劃是令阿雋踏出第一步作出改變的契機,「我很想重新連繫同齡人的圈子,讓我能像一般青年擁有自信、變得外向,衣著打扮變得有型。」
「不要再糾纏在以前不開心的事上,雖然造成很大影響,但無需再留戀那時,專注現在就可。」
李華雋(阿雋)
第一屆「改造最緊要快企劃」參加者
鏡中映出真我 從外到內展現自己
改變外形,往往是提升自信的第一步。「改造企劃」其中一個課程教導參加者化妝、gel頭,邀請了專業人士為參加者授課,親自示範、教導頭髮造型技巧,Eric指,「這些改變並非由我們強加於你,而是你本來一直擁有的美,只是沒有察覺,由我們協助你呈現。」阿雋對頭髮造型、外表改造的課程最為期待,希望能從外型改造入手,重拾能抬起頭來面對他人的勇氣。髮型師配合阿雋的要求,為他設計了一個爽朗的髮型。阿雋望向鏡中更醒目、精神的自己,變得更有自信與人對話。其他參加者也紛紛讚賞他變得帥氣,令他很驚訝:「竟然有人讚我靚仔」,是人生中從未體驗過的快樂。
「改造企劃」中另一個令兩位男生印象深刻的課程就是跳舞。參加者獲分為小組訓練,並在最後一課於眾人面前演出。外人看似很簡單的課程,但Eric形容安排別有心思,「因為跳舞是一種表演,是跳給別人看的。對於沒學過跳舞的參加者而言,要將自己不完美的一面展現在人前很大負擔,但他們需要挑戰自己。」曾有參加者因表現不佳而想中途放棄,擔心自己連累組員,因而勾起以往不好的回憶;然而這些埋怨和指責從未出現過,「即使身邊人從未責怪他,但仍會因為缺乏自信而過分憂慮。」
阿柏坦言自己筋骨較硬,偶爾跟不上舞步,但他反思這是個挑戰自我的過程,在課程最後他甚至變得享受,「看著鏡跳舞的那一刻,就能表現出最好的自己。舞步的齊整與呈現並非最重要,而是如何展現自己,以及自己怎樣看你所呈現出來的自己。」完成表演後,那個曾瑟縮一角的參加者亦能坦然地說:「對,我跳得不好,但又如何?這個才是我自己。」
「看著鏡跳舞的那一刻,就能表現出最好的自己。舞步的齊整與呈現並非最重要,而是如何展現自己,以及自己怎樣看你所呈現出來的自己。」
潘柏航(阿柏)
第一屆「改造最緊要快企劃」參加者
放開過去 開展第二人生
為了鼓勵參加者分享自己的感受,每節課程後都設有分享環節。企劃初期,參加者都不太懂得表達,或因害羞不敢說出口,怕會被笑、怕得罪別人。Eric認為每個人總有感受,所以在過程中不斷鼓勵他們多講,「不說出來沒人會知道,喜歡與否都要說出口,不然只會永遠困在自己的世界裡,繼續不快樂下去。」
阿柏很感激幾位社工和導師一直鼓勵、給予機會讓他們表達自己、不斷反思,「有種被扶著的感覺,不再害怕分享感受會不被他人接納。」以往有不愉快的事情發生時,他總會選擇壓抑,以為放在心裡過濾後就會好起來,但事實不然。與以往不同的是,阿柏在冥想課短暫與自己共處的時間中,學會放下重擔梳理情緒。這個情感抒發的學習過程讓他在職場上也能應用。
阿雋一直希望能主動與陌生人交談,在企劃期間,他也逐漸放開自己,變得踴躍與人聊天,甚至自薦成為組長。這份努力讓他在大專開始敢於認識新朋友,不再怕尷尬。回望當初的阿雋,他提醒舊我,「不要再糾纏在以前不開心的事上,雖然造成的影響很大,但無需再留戀那時,專注現在就可。」每個人也有不快樂的時候,這時不應壓抑,而要好好面對自己的感受。「It’s okay to be sad。」昔日一直將感受隱藏心底的阿柏,如今主動引用歌詞勉勵其他同路人。他和阿雋都很感激當初自己肯踏出第一步嘗試改變,「你不嘗試第一步,就不會知道前面的路是怎樣。」
計劃結束了超過一年,Eric回望20位參加者最大的改變,就是重拾了自信,「企劃只有短短一個月,不可能完全改變他們,但至少看到他們的進步。」「改造企劃」的目的,就是為他們提供一個進步的起點,只有踏出第一步才會知道自己需要甚麼、要改進甚麼,「若想人生有第二次去做更好的自己,不論結果好與壞,與自己期望的有沒有落差,當改變的機會擺在眼前,一定要捉緊。」
「若想人生有第二次去做更好的自己,不論結果好與壞,與自己期望的有沒有落差,當改變的機會擺在眼前,一定要捉緊。」
朱香雄(Eric)
青協媒體輔導中心(網上)單位主任
/ Text | Jannai
/ Photo | 史角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