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框架 從學會學會的事

//【074期 FEATURE】

 

接近放學時間,一位學生到校長室敲門,然而他並不是為課業而來,「校長,我想搞一個新學會呀!」校長何志宏(Martin)聽畢學生的想法後,就學會活動的執行方法及可行性提出幾點疑問,著學生有全盤計劃後再向他匯報。學生離開後,Martin分享了他的顧慮,「(搞映畫學會)幫同學減壓這個出發點幾好,不過要再多花心思去構想如何運作⋯⋯」 全港首個由學生自發組織的電競學會在2017年成立,學生亦可以按照興趣成立甲蟲、模型、泰拳、四驅車等極具玩味的學會,在學校裡吸納了大批會員。Martin憶述自己的中學時代,學校要求學生參加一至兩個學會,但學會類型不如現在多元化,學生並未因此而培養出興趣,投入程度也不高,「校內只有些很老牌的學會:天文、棋藝、美術學會等⋯⋯我都記不起參加學會後做過些甚麼,但就是參加了。」

 

 

「這個行業(教育)很慣常地用一套既有的規矩運作,當思維跳出了這個框架,老師便不敢再踏前一步,令我們裹足不前。讓學生自主營運新興興趣學會並無壞,we have nothing to lose。」

— 何志宏(Martin) 校長

 

We have nothing to lose 放手讓學生自行尋找答案

荃灣聖芳濟中學擁有全港首個由學生自發成立的電競學會,五年前幾名學生因為要以學校名義報名參加電競比賽,而到校長室請求批准;當時Martin反建議他們成立電競學會,讓學生學習籌組學會,共同達成目標,推廣電競這項運動。回憶起這段經歷,Martin記起其中一位創辦電競學會的學生經常欠交功課,留堂也缺席,但經營學會後為人漸漸踏實;後來他得知台灣一所大學開設了電子競技與電腦娛樂科學系,便立志到台灣追夢發展,「雖然他在香港的成績不如理想,但我認為這未必是件壞事,如果我們的思想一成不變,美其名是為他們著想,其實是扼殺了他們的才華。」

只要學生的提議經過深思熟慮,不違反社會道德價值,又能發展學生的興趣,Martin就放手讓他們試試創立新的興趣學會,「這個行業很慣常地用一套既有的規矩運作,當思維跳出了這個框架,老師便不敢再踏前一步,令我們裹足不前。讓他們試試並無壞,we have nothing to lose。」他認為中學階段應是個激發思考和給予自由的時期,若以舊思想框死新世代,「是害了他們,對不起他們。」

 

 

「電競其實是一種競技類運動,在比賽中要動腦筋,並以技術去戰勝對手,絕對不是坐在電腦前動幾下手指就可以。 電競比賽是證明自己真正實力的戰場,希望能消除家人對它的誤解。」

— 黃鴻燁 應屆電競學會副主席

 

「要扭轉外界對電競的印象絕不簡單,感受到責任有多重,但有校長撐住,又有一眾幹事們一起努力,幾難都做。」

— 關展博 應屆電競學會主席

 

 

經營學會 學習承擔與責任

Martin發現現時學生自主性不夠強,「學生必須有屬於自己的才華和想法,畢業後才能做一個負責任的人,不然就和一條曬乾了的鹹魚沒兩樣。」他希望在這裡畢業的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志向,「所以讓他們投入某一項興趣,若然他們在該事物上找到成功感,便能刺激他們更集中專注,願意為該領域研究新事物,激發精益求精的思想。如能在這個循環中不斷浸淫,相信一天定能找到成功之處。」Martin語重心長地寄望,學生能從校園生活裡學習,改變日常的處事態度,他日踏足社會後仍能將這套成功範式應用到其他方面,擁有達致成功的能力,貢獻社會。

創立新學會、營運及構思活動、制定財務預算⋯⋯這些經歷對於高中生來說,都像是創業家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而經營學會也有如營運企業,品牌熱度會隨市場喜好有所變動,或會突然爆紅,當熱情退卻便會自然被淘汰,「潮流也是『午時花六時變』,當同學很努力宣傳,學會便興起;當他們興趣減退,學會便逐漸式微要『摺埋』。」籌組學會讓學生擁有學業以外的共同經歷,「柴娃娃」去完成一件事,成為他們中學時期的重要回憶;更重要是在過程中培養責任感和承擔,對學校有所貢獻。

 

 

「即使新冠疫情令學會籌辦活動更添困難,但我們不願停步,一眾幹事為籌辦比賽不斷絞盡腦汁。」

— 賴澄鋒 應屆模型學會幹事

 

 

「眼見四驅車文化在港漸漸沒落,我們當然不甘心,想做返大個餅令更多人認識,同時以車會友聚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 蕭學聰 四驅車學會創會成員兼應屆副主席

 

 

「泰拳不是喊打喊殺,我們講求武德,學習禮儀」

— 石浩林 泰拳學會前主席

 

成績不大於一切 享受校園生活

正值青春期的中學生處於自我探索的階段,既要發掘自己的興趣,也要滿足學業要求。當初允許學生按興趣籌辦學會時,曾有老師擔心學生會因此耽誤學業,尤其是成績處於下游的學生,生怕他們的學業成績會一落千丈。不過Martin並不同意,他認為若強行催谷成績欠佳的同學,只會帶來反效果,成績沒有變好之餘,更令他不享受校園生活,「如果學生學業成績不理想,但因為搞學會而願意承擔責任,我覺得已經是一大進步。男生要衝、要試、要闖,跌倒少少不可怕,因為必定有些得著落袋。」學業成績並不能定義一個人,個人品格的提升更為難能可貴。

在Martin眼裡,大部分學生都因為參加學會而對學校有歸屬感,個人能力和信心亦有所提升,時間管理和處事成熟,「書都讀得好咗!」所以當模型學會辦比賽時,他心甘情願捐出幾盒模型作為獎品。喜歡學校自然就會讀好書—就是Martin一直相信的,他不強求學生要以成績先行,「如果認為成績就是一切,伴隨著的只有痛苦。我只要求同學至少要有33222,這是為了他們未來能再繼續進修。我不會要求人人都有5**,因為不設實際。有人可能說要aim high,但背後的壓力是難以想像的。」

Martin日常巡樓兩次,完成工作後到球場察看學生的揮灑汗水的身影,閒時聆聽學生對校園生活的想法,「他們有所求時願意鼓起勇氣和校長分享,值得讚賞,失敗了又沒有後果,入得來(校長室)起碼有一個機會。」

 

 

/ Text | 改
/ Photo | Bryan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