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尋找 不一樣的快樂

//【069期 喜動 · 空間】

 

 

相信曲棍球運動對大眾而並不陌生,但原來除了草地及冰面可作運動場地之外,水底亦可化身「曲棍球場」,在水下馳騁追逐,與團隊合作力爭入球。

「水底曲棍球」亦稱為「Octopush」(下稱水曲)。早於1950年代,英國海軍為保持潛水員的狀態,以及提升其在水中運動的工作效率而發明這項運動,先後於英國及其聯邦地區流行。與一般在地上的曲棍球運動不同,水曲的「曲棍」較短,不可抱、推、撞對方球員,水底亦無法呼喊提醒隊員,因此比起陸地上的曲棍球更具挑戰性。

水底曲棍球聽起來難度甚高,水底曲棍球協會創辦人之一、菲律賓籍總教練Nowie Ignacio指,其實參與這項運動的入場門檻不高,只要你不怕水、喜歡水底曲棍球、敢於接受挑戰,就可以參與。他表示,即使你不諳泳術亦不須擔心,協會亦會提供專業教練指導,讓你安全地體驗及認識水底曲棍球。

 

非主流運動 非一般的成功感

Nowieowie指,12歲時在媽媽鼓勵下接觸水曲,並形容是「一見鍾情」,於是開始恆常參與這項運動。他表示,水曲在歐美、英國等地較多人認識,菲律賓亦有團體舉辦集訓班及比賽,而香港則相對較少人認識,於是在2015年成立水底曲棍球協會,希望令更多港人參與及認識水曲,目前會員人數約有300人,活躍水曲運動員則約30人,每星期會練習兩次。

協會主席陳信行(Henry)指,他熱愛水中運動,本身有游泳習慣,「2005年赴美讀書時想參與一些有趣的活動,便開始接觸水底曲棍球,體驗後隨即愛上這項運動。」Henry認為,相對游水,水曲更具挑戰性及獨特性,「可與隊員合作、參加不同比賽。而且受水壓及環境所限,水底進行運動更考驗體力及技巧,完成一場比賽獲得的成功感,比一般陸上運動更高。」

 

合作無間 像家人一樣的團隊

相比其他運動,Nowie認為,水曲更需要隊員間的默契,「在水中無法說話,一開口就只可呼出氣泡。」加上在水中不可以有太多身體接觸,在比賽時若突然需要調整策略,就依賴平日積累的默契。

為了培養隊員間的感情,協會不時舉辦不同聯誼活動,例如露營、節日及生日派對、聚餐等。Henry形容,協會就像一個大家庭,互相扶持及鼓勵,「無論哪個隊員有事,都會全力支持。」早前Nowie的媽媽因癌症去世,由於他身處香港,加上疫情及不同因素影響下,無法回家奔喪,令他感到徬徨及難過。在艱難的時刻,隊員們為他送上關心及支持,陪伴在他的身旁,更加發起募捐,為他的媽媽送上最後祝福,舉足間充滿愛。

從挑戰及忍耐中找到樂趣

與其他極限運動一樣,水曲考驗的不只是勇氣,更是要忍受在水中閉氣、水壓、無法如常呼吸、叫喊等挑戰,再配合隊員的合作,將球送進龍門得分。Henry指,最大成功感不是在比賽獲勝,而是每次比賽後,看到團隊之間的凝聚力及手足之情,以及他們堅持勇氣,令他感到滿足快樂。他認為水曲在香港的認知偏低,參與人數不多,盼望未來在國際間及香港,會有更多人認識水底曲棍球,從中找到樂趣。

 

 

/107%Production Team : Bonnie・Grace・Ray・Stel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