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土炮雪合戰 打出運動教育

//【062期 喜動 · 空間】

 

 

雪合戰源自日本,是當地傳統的冰雪運動,以團隊形式不斷進攻、防守,猶似打雪戰的一種運動。每年雪季,日本的降雪地區都會舉辦全國雪合戰比賽,是一項講求團體合作的運動。在八十年代,經濟下滑,日本當地為了推動旅遊,於是研究出雪合戰,希望能吸引遊客到訪,推廣「滑雪聖地」之名,繼而重新帶動經濟。最終在1989年起,雪合戰成為日本的競技運動,更在2013年成立國際雪合戰聯盟,正式成為國際雪上運動項目。

 

屬於香港的雪合戰

近年,雪合戰逐漸成為國際盛事,日本當地會在雪山舉行賽事,加拿大、俄羅斯及不少北歐國家都有隊伍到日本參加。香港雪合戰聯盟主席黃秋南Osman當年有緣到訪日本交流,故認識了雪合戰這項運動。他發現這種民間運動門檻較低,適合兒童,同時又能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屬於入門的新興運動,而且即使在非降雪地區,也能進行室內雪合戰,以其他物件代替雪球投擲。Osman認為雪合戰在香港也許會有發展機會,他形容這是「簡單、直接、刺激」,像「war game」般較易上手的團體運動。於是Osman在2017年成立了香港雪合戰聯盟,並以特製豆袋代替雪球,不減其競技性。他坦言希望這些新興運動可以吸引青年接觸運動,享受當中樂趣,並藉此作媒介,讓年輕人有更全面的個人發展。

雪合戰在比賽形式上,和「打雪仗」及「攻防戰」非常相似,主要以兩支隊伍對戰方式進行。比賽採用三局兩勝制,每局三分鐘,比賽期間需同時用雪球擊敗對手,並以雪牆作掩護,率先拔掉對方旗幟即可取勝。比賽中各隊會派七人參賽,若比賽過程中超過三人踏足對方場地,便算輸,是非常講究隊員之間相互配合的運動。

「我們很難在香港進行正規的雪合戰。真正的雪合戰是需要在冬天到外國的雪山、以真雪球進行,而那些普遍都是國際賽事。」顧名思義,若雪合戰沒有雪,的確會大大降低了這運動的「實感」,因為在雪球擊中目標的瞬間,它便會迅速散開,是只有用真雪球才能體會到的快感。雪合戰每局需耗用90個雪球,面對如此大的消耗量,他們會用如「雞蛋仔」的倒模工具製作雪球。然而,在香港這些非降雪地區只能用裝放蕎麥的豆袋取替雪球,相對之下,雪球的殺傷力會比較大,因此外國的賽事都需要穿備全副武裝才可進場,而在香港只需佩戴眼罩。至於雪牆等障礙物則會以支架蓋上布取代,可見比賽前的準備功夫非常多。而場地也成為舉辦正規雪合戰的限制,其標準比賽場地是12米乘38米,比籃球場更大,在香港較難找到合適場地,所以要在香港進行絕非易事。

運動並非只追求成績
體驗運動的純粹與快樂

香港普及的運動風氣不盛,運動類型也不外乎跑步、游泳、瑜珈等主流項目。推廣新興運動並不容易,是甚麼驅使Osman堅持推廣新興運動呢?原來是單純對教育的熱忱。Osman慨嘆,在香港「事事求分數」,運動項目似乎也難逃菁英主義的陰霾,Osman直言:「有學校培養學生運動都是為了比賽。」運動是調節身心的工具,若只追求成績徒添煩腦豈不是本末倒置?Osman決心推廣雪合戰,希望能打破「只追求比賽成績而運動」的常態。

Osman在日本考察過後,深感本地缺乏運動教育,「記得第一次舉辦體驗班時,光是解釋規則已經浪費許多時間,學生和家長對運動玩法完全沒有概念。」同樣是初次接觸雪合戰,日本和香港學生的表現大相逕庭,「日本學生好快就明。」Osman認為這與日本注重健康與勞動教育有關,學生更習慣思考及理解事物,而非單純背誦書本知識。

由於疫情關係,雪合戰聯盟取消了不少原定體驗活動,但Osman認為雪合戰的魅力夠吸引,相信疫情過後仍然可以藉其優點「刺激、好玩」,將此運動推廣出去。而且對他來說,假使不能將這項運動普及,就算只推廣成小眾運動,也可讓更多人感受箇中樂趣,甚至將來有機會能組成隊伍,以旅行方式到外地與其他國家的隊伍交流切磋,分享雪合戰的樂趣。

 

/106%Production Team : HeiLam・Kei・Jannai・Al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