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製造」新興共融運動—地壺球

//【059期 喜動 · 空間】

 

 

地壺球改良自冰壺,於2015年面世,但有別於較早出現的英國地板冰壺。英國地板冰壺主要為教授冰壺的輔助教具,一套八個壺,且賽道有不同規格及長度。地壺球的賽例、賽道、器材等標準均由香港人李石樁(John)改良、研發和設計。地壺球一套12個壺,三人一隊,兩隊輪流發壺,每場六局,地壺最近紅心為勝。賽道全長9.7米,寬1.6米,有兩個營壘,設三個發球點予不同年齡及能力的參賽者。

地壺球是一項在香港誕生,不分男女、長幼及傷健的共融運動。

 

 

遠赴英國學冰壺 回港後研發地壺

一切源自2014年俄羅斯索契冬奧。冰壺運動員拿著冰刷在冰上「刷刷刷」的畫面成為一時熱話,隨後出現模仿潮,人們紛紛在家上演「冰壺賽」。John發現大眾對冰壺如此有興趣,香港有不少體育運動,卻沒有冰壺。既然沒有,就不妨成立「香港冰壺協會」,與太太遠赴冰壺發源地蘇格蘭考察十日,由零開始學冰壺,並加入「世界冰壺聯盟」。回港後,礙於「冇人知、冇資金、冇場地、冇器材、冇教練」這五大問題難以推廣冰壺,繼而萌生在平地上玩的念頭。改良、研發和設計地壺球的過程約一年,隨後於2016年成立「香港地壺球協會」。地壺球既成為獨立的運動,又可以藉此推廣冰壺。

 

率先引入地壺球 讓學生享共融樂

Danny更把地壺球帶進社區,讓學生走進弱勢社群,擔任地壺球小導師。泳儀憶述:「教導長者的時候需要有耐性,講話速度要慢點,也要比較大聲。」除了教長者,還教過學障兒童。「他們比正常小朋友更難控制自己,而且很快就忘記規則,所以需要控制他們的秩序,而且要耐心地不斷重複解釋。」泳儀表示還會繼續參加這類社會服務。John補充道:「比賽時曾遇見一些隊伍三代同堂。」地壺球設計貼心,為不同年齡組別設下不同發球點,長者及殘障人士更可以坐在輪椅或椅子上,透過輔助推桿發球。地壺球讓不同能力的人相聚,享受共融的運動樂趣。

 

地壺與冰壺 Why not both?

蹲下,雙腳一前一後,左腳踩在腳踏上,右手握石壺,左手持冰刷,眼睛望前方。這是冰壺的預備動作。這天晚上,雙胞胎政喬和政謙在冰場恆常練習。兩兄弟今年中一,年紀輕輕已是香港冰壺男子青少年代表隊成員。加入冰壺隊之前,他們在地壺球創立首年就開始接觸地壺,現在同時是香港地壺球青少年代表。身為香港冰壺代表隊,他們曾赴韓國、芬蘭和日本等地參加比賽,但由於缺乏資助,每次到外地作賽都需要自費,全賴家人支持,兩人不斷在比賽中成長。

儘管缺乏政府資助,John還是不遺餘力發展和推廣地壺和冰壺。「盡我們所能,尋找不同合作,製造不同機會。」短短幾年,已有不少本地及國內的地壺活動和比賽。2022年更會在北京舉行首屆「世界地壺球青少年錦標賽」,趁冬奧之際,讓更多人認識這項共融運動。

/106%Production Team : Bt.chow・CCC・Maggie・Scarle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