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 玩具 可不可

//【059期 放綠 · 空間】

 

 

你還記得,上一次玩玩具是甚麼時候嗎?

「再生」意指為沒有價值的物品重新賦予價值。社企「再生玩具店」以DIY和回收玩具兩個方向營運,讓玩具價值得以重生。創辦人Paul笑指一開始並未計劃回收玩具,只是人們看見「再生」二字,就以為和回收劃上等號。香港物質充裕的人遠比貧乏的多,朋友的子女開始長大,主動問他收不收舊玩具,Paul就漸漸在朋友圈子裡回收玩具,並將玩具翻新及改造,再研究新玩法。

 

 

環保不講求形式 著重意義

註冊社工Paul在修讀社工系時,和同學萌生起籌辦社企的念頭。「小時候會將爛了的模型加枝炮變成坦克車,長大後又喜歡DIY送禮,所以就想到創立一間玩具店。」他們當時參加創業比賽,再生玩具店漸現雛形,但最後伙伴回到機構工作,創業比賽也挑戰失敗。沒有資金,沒有同路者,令Paul一度猶豫應否繼續下去。

之後Paul決定用簡單形式試運,例如改裝舊玩具砌出廚房,加上煮飯仔玩具,送給小朋友試玩, 「因為有愈來愈多的媒體訪問,沒理由上月宣傳下月倒閉,我就硬著頭皮做下來了。」與其坐著等客人敲門,Paul選擇到社區舉辦嘉年華、攤位,將環保訊息散播出去,社企慢慢成形。

再生玩具店以廢物利用形式,提升物品價值及提倡和珍惜概念。環保並非等於極端地甚麼都不用,而是應用就用。「所有膠都不用,就是環保了嗎?」如果用回收物料做完一件玩具後,隨手就將其丟棄,算不上環保。他曾受邀舉辦工作坊,製作水樽玩具,合作方負責材料,豈料水樽全在網上購來,後來也再沒合作。Paul堅持用回收物料,全因背後所傳遞的意義,「下次參加者想再做玩具時,可能會為了膠樽特意買瓶礦泉水,反倒製造了不必要的垃圾。」

 

不論年齡 最緊要好玩

「再造玩具的原則是一定要好玩,只要玩具夠有趣,就可吸引人玩下去。」不少參加者一開始都覺得太困難,沒法完成,家長放手給小朋友發揮,小朋友都十分踴躍地完成和改裝自己的玩具,比起打機更快樂,更有成功感。玩具不是小朋友的專利,長者動手製作玩具也玩得不亦樂乎,「他們想不到自己年紀很大,卻仍可做到一輛能運行的玩具車,會很有成功感,也很開心可以將玩具送給孫兒。」有些青年本來學習教他人製作玩具的流程,但他們製作完足球機、扭蛋機後,自己也深陷玩具的樂趣之中。親子義工隊亦試過造紙滑梯,爸爸們努力剪裁紙皮,媽媽和小朋友一起為滑梯加添色彩,忘餐地用了四小時完成,可見玩具可以打破年紀界限,成為傳播環保訊息的好媒介。

 

延續價值 靜候發芽

不用花太多時間和金錢,也可以發揮創意實踐環保。曾有小朋友和他分享,在工作坊之後回家自製玩具,用紙皮做電視框和搖控,自己在框裡扮做節目。除工作坊外,再生玩具店會定期舉辦社區活動,不論階層或種族,都可交換玩具,如果空間許可,也會一起玩遊戲。「現在只是輕觸了一區,播了種子,但尚未發芽。」Paul指需要更多義工和空間,才可以將種子發芽。受疫情影響,現時再生玩具店所有的活動需要暫停,希望疫情早日完結,讓我們可以見證種子開花的一天。

    

再生玩具店
網站:www.anewtoys.com

 

/ 106% production team:  Anita · Bonnie · Wanyi · 鍾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