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下的他與她

//【056期 好文青 · 空間】

 

每看完一齣電影,留給你的是甚麼?有人會記得男女主角出色的演技、牽動情緒的對白,或是讓人難以忘記的史詩級畫面。而對本地年輕水彩畫家周志豪(KeoChow)而言,電影留給他的,有時候卻是「空白感」,而Keo嘗試以水彩顏料和指尖,填補這空白的遺憾。

 

畫家觀影

看過Keo在社交媒體的作品,大多作品題材都是西方電影,當然亦有本土電影。水彩畫的題材如此多,Keo獨愛畫電影人物。他最常畫的電影類型是愛情電影,因為愛情電影較能夠牽動情緒;除了愛情電影,Keo也會挑選一些令他難以忘懷的電影作為繪畫題材,例如《Green Book》、《Bohemian Rhapsody》等。

Keo的作品特點,是畫作都是用手指尖上色,而眼睛部分則用畫筆上色。他會先用水溶性鉛筆起栩栩如生的人像稿,再用手指沾上廣告彩為人像的陰影部分上色,因為廣告彩比水彩覆蓋性強,質感更細緻,而顏色選擇少,畫面也會簡單些。填色後才用畫筆水繪眼睛部分,水溶性鉛筆痕跡與水相融和輕微擴散,令人物眼神多了點朦朧霧感。最後再微調一下畫像,然後隔一晚再重新檢視作品。

失意時尋契機

Keo在藝術路上並非一帆風順。小時候上課時畫畫,曾被老師出言侮辱;升上中學後認為畫畫不是日常工作,便抱著敷衍的態度畫畫;高中修讀視覺藝術又被人定型是「讀不成書」,自我認同較低;中學畢業後升讀設計科系,投放在繪畫的時間增加了,畢業之後便順其自然在設計行業工作,工作一個月左右,壓抑感卻無比強烈,於是他毅然辭掉設計師的工作,全心投入藝術創作。

失學、失業同時失戀,令他喘不過氣來,質疑自己應不應該安分找工作?過程中他發現,令自己最舒服的還是繪畫的過程。儘管身邊的人都不理解自己,覺得他在逃避現實,可是某次與社工朋友飯聚,朋友開解他後,他決定給自己三年時間,如果三年後自己還是一事無成,才安分找份工作。Keo發現,要開始做一件事,其實很需要身邊人的認同,正正是朋友的鼓勵,才讓他開始創作。一年之後,開始有公司主動找他合作,「當我選擇這條路,也會遇到奇怪的人,但也是開心的,得到支持和尊重,自然也能保留藝術家必然有的固執。」

回望自己能夠堅持興趣,並且能以此為生,得到大眾認同,Keo希望以自身經歷勉勵正在努力追夢的年輕人:「既然喜歡你選擇的事情,那麼你也不會介意兜遠路。有些人因為你沒有名氣,有些作品他們不喜歡、不懂欣賞,終究我也沒有多大理會。相隔多年,人們開始欣賞你的作品,甚至有海外粉絲開始欣賞你,繼而便可以向你身邊的人說,你可以的。」

       

在污點的空間裡 締造更多可能

「師傅帶進門,修行看個人」,雖然Keo從小便開始畫畫,但正式學習畫畫則在中四開始。說到這裡,不禁懷緬中學時期的伯樂—葉家偉老師。他指葉老師對每種美術創作的類型都瞭如指掌,並不斷鼓勵學生嘗試新事物,尋找自己的興趣。葉老師除了引起學生對藝術的興趣,也會提供不少創作空間予學生,讓他們一展所長。所以Keo對水彩的興趣,也是在那時培養出來。

即使Keo離開校園,葉老師也同樣全力支持學生在藝術創作路上的發展。Keo在2015為「香港電影金像獎」繪畫了宣傳片插圖後,葉老師除了邀請Keo回母校展覽作品,更出錢將他的畫作裱起來。

現在也會開繪畫班的Keo,經常勉勵學生失敗不要緊,畫失敗的畫,千萬不能扔掉。「有些人完全接受不了自己的挫敗,因為他過於驕傲,不容許自己有污點,但在污點的空間裡,可以締造很多可能性。可能會有挫敗感,但同時會令你反思良多,只是你現在不懂欣賞而已。但當你放下那幅畫,隔幾天,隔幾個月,可能出去走一圈再回來看,不再轉牛角尖,就懂得欣賞了。」正如Keo所言,失敗的畫作要儲存起來,就像堆砌一個梯級,不斷堆積,才能走到下一步。

/105% production team:  Lily · Melody · Edith ·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