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期 FEATURE】
「做手作的過程就是要經歷時間的流逝,用時間去琢磨一件成品;恬靜的空間,正是最佳的創作時光。
以前飯來張口,現在自己照顧自己,家裡每一件器具都是對於生活的選擇。」
─ Lily 南丫島村屋 / 350呎連天台 / 一個人
《比海還深》裡有句對白令人很深刻,扮演母親的樹木希林對兒子說,「我這個年紀還沒有愛過甚麼是比海還深。一般人也沒有吧?沒有比較快樂。」從小到大經歷過幾次搬屋的Lily,從筲箕灣搬到油塘,再從油塘搬到與市區相隔20分鐘船程的南丫島,之後在島嶼也搬過一次屋,這幾次與屋子的別離大概沒有比海還深的不捨,但生活就是不停的累積,在整理和清空之後,反而學會了與一個地方相交淡如水。對於Lily來說,淡如水的相處模式並不是保持距離,而是盡力用心灌溉,但在別離的時候懂得「let go」,正如她在南丫島家裡的一個角落用心地做著皮革作品,然後把它們送到不同朋友的手上,溫熱各人的心。
甚麼是 家 享受家徒四壁的寧靜致遠
「家是回去就會感到安心的地方。」Lily如是說。十年前,Lily住在油塘,在學時在南丫島做兼職營地活動導師,發現了在南丫島居住的可能,於是大學時期沒有選擇宿舍,乾脆搬了進來,從此油塘、南丫島兩邊走。「在市區工作,有時候會回去油塘母親的家,一星期大概一半日子會回南丫島的屋子。所以油塘是家、南丫島是家、香港也是家,都是我會記掛的地方。」
「南丫島的氣氛與我平常的社交生活有很大的反差,我在外面不停見朋友,有很多約會,做很多運動;但這裡很靜,我可以擁有很多獨處時間。以前與媽媽及弟弟同住,沒有自己的房間,很難會有片刻清靜的私人時間。從市區返回南丫島,一趟船程過後,一剎那整個世界靜了下來。我回到家,好像連時間流逝的節奏都聽到。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這種絕對的寧靜,是一種安心的寧靜。」Lily性格外向,喜歡熱鬧,而寧靜的房子是她的日常中和,溫柔地包裹她的不同面向。在她身上看到很多強烈的對比:她喜歡運動也喜歡文學、喜歡熱鬧也需要寧靜。她更愛家徒四壁的簡潔感覺,但偏偏屋子裡滿是藏品,「我喜歡可樂、巴斯光年,所以家裡有很多相關的收藏品,一切陳設都是我喜歡的東西。」獨居是獨立成長的過程,「以前飯來張口,現在自己照顧自己,家裡每一件器具都是對於生活的選擇。」
小島人情連結 創作共享空間
Lily在幾年前初次接觸皮革,發現皮革是可以持續發展的興趣,於是開始認真鑽研。「製作皮革需要一個空間擺放不同工具,油塘的家多雜物較不方便,而且用鎚子會發出擾民聲響,害怕影響鄰居,於是南丫島的屋子成了一個製作皮革的理想地方,這裡可以成為蝸居,也可以成為工作室。很多時候有朋友進來一起做皮,順道在小島遊玩半天。」Lily做的皮革花束和利是封套深受朋友們喜愛,「做手工的過程就是要經歷時間的流逝,用時間去琢磨一件成品;恬靜的空間,正是最佳的創作時光。」皮革花不需用水灌溉,可是心意在裡頭,她為花朵付出的時間使這些花朵變得十分重要。喜歡手作的人總是重情,因為重視每項細節,才會認為花費了的時間是值得的—「南丫島也正是充滿人情味的地方。」
「整個小島會互相分享資源,我家中大部分家具也是島民轉贈的。尤其業主蘭姨很照顧村裡的人,村民們會把自己用不完的小輪月票放在蘭姨的士多以較低價格轉售,互惠互利。蘭姨看見我們就會主動問是否需要船票,有時候趕船來不及付錢,會讓我們先取票,後交錢。整個小島人很少,我們的相處建基於信任與互助之上。我試過在村裡的十字路口擺賣,把從不同地方旅行收集回來的小品放在地攤上賣,十元、二十元一件。當時引來一些村民齊齊響應,賣紙杯蛋糕、自製唇膏、紮染等等,好像形成了一個小市集,共享物資,充滿小島風情。」小島中的無形連結,使得在南丫島生活多了一份親切與安心。
找到心中的島嶼著陸
Lily自言是幸運的人,並不是每一個年輕人都有此等機會擁有屬於自己的個人空間,十年前如果沒有決定搬進來,現在定必負擔不了如斯租金。「業主看在我租了這麼多年的份上,租金沒有上漲太多,都是人情。」
「小時候沒有特意想像將來的居住空間,由於自出生起不停搬屋,以致一聽到要搬屋,就會很害怕。所以才會想保持家裡簡潔。其實我是一個戀舊的人,而每次搬屋都是離別。」可是她也灑脫,「小時候的搬屋不是自己可以控制,而長大後的每一個抉擇,則是由自己負責,所以戀舊放在心裡就可以,身外物可以捨棄。人大了,學會不太執著。」在海上漂浮過後,但願每個人都能找到著陸的地方。
/ Text : Lilian
/ Photo:二實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