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期 遊歷 · 空間】
蒙古國﹙蒙古)
是一個東亞的單一議會共和制國家,主要宗教為藏傳佛教,人口數300萬人,30%的人口從事遊牧或半遊牧,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主權國家,首都與最大的城市為烏蘭巴托。
香港寸金尺土,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當初我們選擇去蒙古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被她美麗的大草原和廣闊天空所吸引。
接待我們的香港人傳教士梁神父說,蒙古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普遍比較貧窮。他們沒有太多的物質生活,沒有太多的娛樂,生活簡樸。全國面積1,564,116平方公里,是香港的567倍。但蒙古全國的人口只有300萬,竟少香港一半,其中大約一半人口住在首都烏蘭巴托。可想而知,他們絕對沒有香港那樣的「土地問題」。
遊牧民族的日常
草原和沙漠可說是上天賜給蒙古人獨有的天然資源。在烏蘭巴托城市的周邊地區,住了遊牧民族。土地是免費的,他們可以隨意在你想的地方建蒙古包定居,牧養羊群、馬群等。這些牲畜靠吃草維生,在吃完一個地方的草後,遊牧民家庭就會舉家搬遷,到另外一個合適養牧的草原。搬遷的時候,他們需要找朋友幫忙。在以前沒有互聯網的時候,他們會騎馬找朋友,現在科技發達,大家都用手機找鄰居就可以了。
遊牧民族的小孩,周一到周五上學時會住在學校,到周六才會回家,回到草原的蒙古包。他們牧養的馬匹,通常有一位「大佬」,其他的馬匹就會跟著牠不會走失。一些馬匹用來策騎,一些供食用,包括馬肉和和馬奶。生活上,遊牧民族會使用太陽能供電,包括電視、電子爐具、雪櫃等。而蒙古包內沒有間隔的空間,就是所有的生活空間:客廳、飯廳、廚房和睡房。這樣說聽起來好像空間很小,但是蒙古包外的無限大草原,也是屬於他們的公共空間。天大地大,大自然之美,簡直令人著迷。
城市裡的蒙古包 不做「標準城市」
在現代化的首都烏蘭巴托裡,大家都不是遊牧民族,而是打工的。他們住的蒙古包是不會搬遷。聽當地人說,每個人都會獲分配(也就是免費)大約0.07公頃(700平方米)的土地蓋房。而最便宜的建屋方法,就是建蒙古包,而且搭建一間蒙古包十分快速,不到一天就可以完成。所以,在烏蘭巴托的住宅區,有蒙古包、鐵皮屋、木屋、磚屋同時存在。
這些蒙古包密集地聚在一起。冬天的時候,當他們燒柴或炭,就會造成十分嚴重的空氣污染,滿天塵灰,能見度變得十分低。所以,我們拜訪的社企在研究用電的地暖系統,希望將來可以普及化,減少空氣污染。他們也在研究為當地人提供公共設施,包括現代化的廁所等,改善生活環境。
我們覺得蒙古的城市發展,是他們獨有條件下可行的模式。這樣能保留前人傳統的蒙古包建築智慧,讓每個家庭有自己活動空間。城市的外圍,可以讓遊牧民族繼續他們的生活方式。我們其中探訪的有心社企Gerhub,發起改善蒙古包的現代化及優化建築,包括改善蒙古包設計和加添公共設施,包括供小朋友遊玩的公園及設施等,除了令蒙古包能夠延續下去,亦加強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社區聯繫。
當然,隨著全球化,市中心的商業高樓區,必須有限度發展。否則,烏蘭巴托將會變成另一個毫無本土特色的「標準城市。」
隊員:阿堅、JASON
流浪異鄉,追求夢想。以攝影、掃描,記錄蒙古人的建築與生活。
「龍傳基金」贊助「背包行」
體驗旅人計劃招募18-35歲的香港青年,以2-6人一組參與,策劃出有創意、與當地人建立友誼的背包行計劃,並資助隊伍前往中國內地、南亞、東南亞、東歐及中歐等地區,金額最高達可達港幣6000元。
m21.hk/friendship/backpacker
快啲上呢個網址,睇埋其他隊伍喺異國有咩奇遇同任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