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期 FEATURE】
─ 「導航」員工 Timothy
─ 會計社企「導航」創辦人 Thomas
若將人生視為一場球賽,對在上半場犯規而被罰離場的更生人士而言,出獄後的生活,正是關鍵的下半場。但要扭轉劣勢,還需花費200%的努力和勇氣,更需要教練和隊友支持,才能創造一次燦爛的翻身機會。會計師劉錦泰(Thomas)做了八年探監義工,見盡獄友的失意與迷惘。他於五年前開設專聘更生人士的會計社企,取名為「導航」,帶領更生人士展開人生下半場,成為他們生命中的最佳隊友。
欣賞黑色智慧 撕下負面標籤
在會計行業打滾多年,做過行內俗稱「Big 4」的四大會計師行,Thomas毅然離開原來的工作崗位,創立社企,與更生人士同行,全憑一份使命感,以及對獄友的欣賞和理解。「我覺得每一個獄友都好叻,絕對不是無用的。」透過探監與獄友結緣,藉溝通發掘他們的優點,Thomas指,若以某個定義來看,或會覺得在囚人士一文不值。「但在我眼中,他們好寶貴。」
在獄友身上,Thomas看到一份另類的「黑色智慧」,「有次半夜聽到房外好嘈,我和太太都以為有賊入屋,正當我們準備開門捉賊時,卻不見人影。翌日我向一眾過來人請教,卻反被他們笑我傻,『怎會有人夜晚偷嘢,要偷當然是光天化日偷,因為日頭屋企才沒有人嘛!』那刻我才恍然大悟。」Thomas認為不少獄友都是天才,只是沒展現自己的過人之處,而旁人只注意到他們的短處,Thomas視此為一種表達不善,「不懂表達自己叻的地方。」 或正是這種「表達不善」,導致社會人士對獄友的理解單一,久久未能撕下負面標籤。Thomas坦言,在接觸獄友前,亦曾對他們有過誤解,「因為日常生活不會接觸到他們的圈子,對在囚人士的印象就建基於電影。但當你走進監獄,就會知道電影和現實有何不同。」Thomas將獄友形容為動物園內的猛獸,「外表好兇猛,但雙眼無神、意志已被磨滅。」
Thomas從獄友的疲態,聯想到他們昔日的風光,便為他們感到可惜,直言好希望他們出獄後能為社會做點事,尋回自身價值,遂埋下與更生人士同行的種子。
一個勞動工作以外的機會 與一班「有過去」的人同行
「社會一般對更生人士出獄後的支援,大多只是輔助形式,如提供房屋津貼、解決兩餐溫飽等,但其實更生人士最需要的是投入社會、適應生活,並藉此提升自信。」在多年的監獄探訪服務中,Thomas留意到,有部分囚友過往為中產人士、知識分子,或從事文職工作,惟社會上願意接受更生人士的職業少有是寫字樓工作,導致他們出獄後難以適應社會,有礙重建自信。「肯聘請更生人士的,多是勞動性職位,例如搬運、廚房、車房、髮廊、清潔等工作。」 Thomas遂開始尋找方案,幫助這群獄友。「後來漸漸發現不是要幫他們,而是必需和他們同行。」Thomas解釋,「幫助」即為更生人士介紹工作,「但問題是,你無法處理他們在職場上發生的情況。」
Thomas想過不同可能,最後他創立會計社企,跟他們一起學、一起做,才是最佳的同行方法。「會計行業適合更生人士,一來不用直接面對人,二來只要你勤力、用心做就可以,而且工時穩定。」Thomas知道不是每位更生人士都有會計經驗,於是花了一年時間整理出「會計七步曲」,將繁複工序拆散,變成七項「手板眼見工夫」。 「導航」創辦至今已有五年,前後聘請過16名更生人士,主要經更生機構篩選後轉介。
「我請的全都是更生人士,上至60歲,下至20歲,有的犯過偷竊、有的吸毒、有的非禮;好多人覺得他們一文不值,我卻覺得他們是瑰寶。」幾年來,Thomas坦言曾經失望過,「曾經有員工又行舊路再次犯事,亦有的試過一星期只返兩天工、三番四次問我借錢。」即使屢勸不改,Thomas從未放棄過,仍然選擇信任他們,理由很簡單:「他們的確需要機會。」
曾因盜取公司款項而被判監的Timothy,是「導航」的老臣子之一,亦是Thomas口中的「瑰寶」。Timothy過去同樣從事會計行業,約於十年前因嗜賭而欠下一身街數,其後盜取公司180萬元應急。「當時的心態不是偷,而是借,深信只要贏錢就會還。」Timothy直言,剛入獄時仍不知悔改,只是不斷想著如何再犯事,令自己「坐監坐得值」。後來他因信仰而改變心態,並為自己所犯的過失而感到內疚,決意出獄後腳踏實地做人。
不過,即使已洗心革面,要重新投入社會也非易事。Timothy指,在囚時已為出獄後的生活擔心,不知能否找到合適工作,「公司出錢請人,一定是請最合適人選,而且會計是一個好敏感的行業,僱主一定不會在芸芸應徵者中,冒險請一個有案底的人。」因此,在正式加入「導航」前,Timothy曾放下身段,做過半年清潔工作。提起這段回憶,Timothy感受尤深,「當時覺得好瘀、好尷尬,而且好怕被人認出。」但他知道,只有抱著謙卑態度繼續工作,才會有出路。半年後,在牧師介紹下加入「導航」,一做便是五年。
五年間,Timothy自覺成長了不少。事業上,他得到一份穩定工作,與老闆Thomas建立了「亦師亦友」的關係,「從他身上學習到待人接物、處事手法。」自我成長上,Timothy藉著假日到老人院做義工回饋社會,同時感受助人的快樂,「每當受助者向你表達謝意,心裡都會感受到一份平安的喜樂。」眼前的Timothy,活像一隻被馴化的猛獸,憶述自己的人生上半場,卻仍毫不諱言:「過去亦是自己的一部分,即使當中曾犯錯,亦不會想刻意刪去這些片段。」 那麼「重新出發」真的存在嗎?分別向Thomas和Timothy問同一問題,二人給了同一個答案︰「絕對存在。」Thomas認為,重新出發是有條件的,「不論是施予者或接受者,雙方都需要持開放態度,比如僱主要願意給予機會,而更生人士也要願意接受第二次機會。」作為過來人的Timothy就認為,他的人生下半場,正因Thomas給予的工作機會而展開,「從我決心要腳踏實地的一刻,我的人生經已再次啟航。」
致 Timothy : 「珍惜自己擁有的機會,好好愛身邊的人。」 ─ Thomas
相關閱讀:
出走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