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5期 FEATURE】
數月前上映的追夢電影,勾起許多大人憶起年少時懷抱著夢想的自己,那種不顧一切,只為喜愛的事向前衝的熱血,就是青春最美的證明。正值青春年華的18歲男生關溢文(Tom),早在小學已找到夢想職業──甜品師。透過香港青年協會青年就業網絡的夢想「好夢成真」計劃,Tom更有效地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定位,他一手一腳拼湊夢想的形狀,盼以甜品為自己和他人帶來無窮無盡的快樂和驚喜。
「我30歲前一定要修畢藍帶課程,開自己的咖啡店,內裡要有我製作的曲奇、鬆餅和牛角包。
軟硬曲奇都要有,軟的最好食!」
── 應屆DSE考生 關溢文 Tom
發揮天馬行空的創意 自學中西甜品勤練手藝
Tom成長於廚師家庭,父親為中廚,舅父則是酒店主廚。父母自小已帶他進出廚房學煮菜,燉菜、肉餅是家常便飯,逢年過節更會自製蘿蔔糕和年糕。父母擅長煮中菜,嗜甜的Tom卻鍾情西式甜品。他9歲就報社區中心興趣班學整甜品,牛油曲奇、揤花蛋糕、泡芙、蛋黃酥都做過,每星期將成品送給家人、鄰居甚至屋苑保安試食,看著他們快樂滿足的模樣,使Tom決意要成為甜品師。
喜歡一手一腳創造新事物,享受「由零開始從無到有」的過程。Tom自言性格天馬行空、愛試新事物,變化萬千的甜品世界正可發揮其創意,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味道和造型。「甜品好食、好靚又多變化。明明只是一堆平平無奇的食材如雞蛋、面粉、糖和忌廉,混合過後竟可以製作出一個好漂亮的唧花蛋糕,好有成功感。」
高小至初中時,因課業繁重,Tom暫時將興趣擱置,直至疫情來襲,留家時間變多,他幾乎每兩三日就自學一款新甜品。在家邊上網課邊整月餅,皮要搓得均勻又要薄,餡的水分要夠少方不會導致餅皮表面有裂痕。他也涉獵港式包點,如雞尾包、菠蘿包他都做過。一次又一次失敗,又一又一次再嘗試,Tom將成功的配方記在簿內,組成一本自家食譜。
常逛烘焙店和超市的Tom對材料及品牌瞭如指掌,看到新茶粉會想可配甚麼堅果做曲奇,或者混合其他材料,嘗試研發新口味蛋糕。他看《咒術迴戰》,喜歡其中一個角色釘崎野薔薇,就用曲奇模砌出其Q版樣子,Tom「諗到乜、想試乜、就做乜」,家人朋友也因而大飽口福。
勇於嘗試發掘喜惡 追夢始於規劃
但興趣終究是興趣,即使夢想成為甜品師,Tom卻對前路毫無概念,直至參加「好夢成真」計劃,他才開始知道如何規劃前路。計劃設有性格測試、職業探索、興趣事務所及夢想體驗課,先為參加者分析性格及能力與夢想工作的匹配程度,助他們了解可活用哪些專長、該改善哪些短處。繼而透過一系列的活動如講座、工作坊發掘興趣、分辨喜惡,再帶領他們深入行業,聽行內人分享行業資訊、入行所需技巧,更會即場進行職業體驗。
對煮食深感興趣的Tom參加了日式料理、甜品師、麵包師體驗課,經驗豐富的廚師從日常工作談起,即場教授怎樣處理食材,像示範劏魚,又教他各式麵種的發酵方式、用法和功效。入行薪金、晉升階梯等等,通通都會分享,例如成為甜品師有兩條路可揀:一為做兩年學徒,慢慢晉升成師傅,又或是修讀甜品課程,獲得藍帶資格後再物色工作機會。由對行業一無所知,只憑滿腔熱枕向夢想出發的中學生,開始要考慮升學規劃,也要面對「夢想與麵包」的抉擇,Tom坦言行業「與想像不盡相同」,但在簡單認識之後,也有助自己做選擇。
回想參加工作坊的經歷,Tom最深刻的反而是最討厭的那次體驗。「是做精油按摩師,有許多不同的草本植物名稱及功效要記,又要記穴位,好複雜。體驗後我發現即使之前已學過甜品,但仍然好有興趣聽(講師)分享。」體驗探索有助Tom更了解自己的喜惡,他指「試過後更覺自己確實幾喜歡做甜品」,朝這方向進發的心更堅定。
持開放心態磨煉心志 裝備自己靜候機會
對未來有了規劃及定位,但剛中六畢業的Tom也不會將自己困死在一個可能之內。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而現今世代升學出路多元,Tom覺得畢業後的職業並不限於選修科系。故會視乎成績,於工程及酒店管理兩個科系中選擇。他期望可持開放心態,先升讀大學體驗生活,對機會隨遇而安,放空心態,發掘更多興趣:「現階段盡量找多些興趣試試,但整甜品始終是最喜歡的興趣。」他指自己是個怕悶的人,擅長創造新事物,不喜歡籠統、重覆地做同一件事,參加計劃後更學識如何計劃將來,也對入行增加了解,未來會朝甜品師做足準備。
有人形容18至24歲為跌撞期,有青春可以燃燒,也暫時未須肩負太多社會重任,是「熱血追夢冇嘢輸」的階段。跌撞總會傷痕纍纍,也難免會有洩氣的時候,但同樣也是心智蛻變的契機。走在追夢的道路上,年紀輕輕的Tom不怕失敗,更已悄悄定下一個「30大限」,終極目標是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咖啡店,親手沖咖啡、賣自己製作的甜品。想像夢想成真的模樣,他笑著說:「我30歲前一定要讀到藍帶(課程),咖啡店要有我製作的曲奇、鬆餅和牛角包。軟硬曲奇都要有,軟的最好食!」
想了解更多 「好夢成真」 計劃
https://yen.hkfyg.org.hk/dreamcomestrue/
/ Text | 霆
/ Photo | 林霖.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