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4期 藝文 · 空間】
剪紙藝術給人的初印象總是紅白相間,帶有濃烈的中國傳統風格, 但你有沒有想像過剪紙也可以有很多新意思? 本土紙藝藝術家劉銘鏗,人稱「神父」,把一張平平無奇的紙玩出百般模樣,結合現代藝術打破傳統,為我們呈現不一樣的剪紙藝術。
「並不是我找到剪紙,而是它找到了我」
剪紙對於「神父」來說是一種難以解讀的緣份。他與剪紙的相遇並沒有戲劇性的場面,反而是剪紙不知為何便出現在他的生命中。當這機緣來到的時候,「神父」選擇捉緊這個機緣,慢慢投入其中,發現自己樂於投入剪紙過程,即使坐在書桌前四、五小時仍孜孜不倦,享受剪紙樂趣。
不知不覺,剪紙已經伴「神父」多年,由一開始的立體書創作演變成立體剪紙,他表示自己也未曾想過現在會吸引這麼多人對自己的作品感到興趣。現時剪紙在他心目中仍是一項興趣,創作最重要的是享受、舒服,帶著平常心去走創作之路。
摺痕的魔力
在「神父」手中,剪紙藝術不再局限於傳統的平面紙張形式,而是可以利用紙張的獨特性來創造出立體作品。紙張表面看似平凡無奇,但其實隱藏著許多特別的特性。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就是紙張的「摺痕」特性。當紙張經過反覆折疊後,會在表面留下清晰可見的摺痕痕跡。這些摺痕雖然無法回復到完全平坦的狀態,但卻可以固定下來,形成獨特的線條和形狀。
正是利用這種特性,「神父」在其《捏念》系列中展現了非凡的創造力。在創作過程中,「神父」巧妙地將摺痕運用於作品之中。起初可能只有一些簡單的形狀概念,但隨著紙張一次次被折疊,一道道凹凸的摺痕出現,作品也漸漸變得立體豐富起來。通過對摺痕的巧妙運用,「神父」得以在作品中發展出各種不規則、充滿動感的立體造型。這不僅擴展了剪紙藝術的表現形式為剪紙藝術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同時也為觀者呈現了全新的視覺體驗。
以外賣紙創造嶄新紙藝
在「神父」看來,紙張材質並非局限於傳統剪裁,而是充滿無限可能。他以獨特的視角重新審視身邊的材料,並將其巧妙融入自己的創作之中。值得關注的就是他的《外賣紙》系列作品。疫情期間,「神父」每天都在家中食用外賣,潛意識中開始關注那些平凡無奇的外賣紙盒。他靈機一動,決定以這些看似普通的材料作為創作載體,為遠在異鄉的朋友們送去家鄉的溫暖。
「神父」的創作打破了人們對傳統紙藝的固有印象,向我們展示了紙張材質的無窮創造力。他將普通的外賣紙昇華為承載家鄉情感的藝術載體。這些作品不僅精美,更凝聚了香港特有的文化內涵,體現了紙藝創作的無盡可能。
/ 110% Production Team | Miranda.Natalie.Yuki.寶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