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7期 FEATURE】
「人做起事來,其實專注一樣已經好足夠。」這是伍展瑩隨香港青年協會青年交流團到武當山習武、生活後的最大感悟。放下工作,花上10天時間,到一個陌生地方暫居,體驗跟城市截然不同的生活,伍展瑩從中認識到專注的力量、反思過度追求帶來的問題;因著一趟旅程,她找回心的平靜,以及人最自然的模樣。
「平時去旅行都是吃喝玩樂趕行程,那是一種因滿足了物慾而帶來的快樂,但我上武當後得到的是平靜,以及一顆平安、喜樂的心,這種體驗是有別於一般旅遊的。」
— 伍展瑩 /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交流部青年及兼職領隊
有心即有緣 上武當迎挑戰
正職為教師的伍展瑩,2018年因參加「迎挑戰˙上武當」交流團,而跟青協青年交流部結緣。報團前,伍展瑩情緒低落,希望透過旅遊散心,「上網找資料然後發現了『迎挑戰˙上武當』,覺得好特別,而且最後還要考試,相信玩樂以外,還可以學到新事物。」定點居於武當山,每日活動單一而簡單,跟伍展瑩過往以「吃喝玩樂」為主的旅遊模式完全不同,「我的性格就是喜歡嘗試新事物,只要看上去不『伏』,我就會去試。」伍展瑩隨即報名參加,成為團中青年之一。「我相信冥冥之中是有些注定的,有些地方如果是注定要去的話,好易就會去到。」參加交流團時,伍展瑩已投身工作,請假當然不如學生時代般自由,但恰好交流團舉行的日子,正正是伍展瑩能騰出時間旅遊的日子,因而成行,「用一個比較道家的說法:『有心即有緣』。」
藉旅遊與歷史連結 重新發現生活的可能
武當山被譽為道家聖地,中學曾修讀中國歷史的伍展瑩,對道家思想有基礎認識,「可以親身到武當山體驗道法自然的生活,就好像將讀書時學到的理論一一體驗。」伍展瑩分享,自己特別享受旅遊時看古蹟,感受千年前古人的生活,「對我來說,一個地方不止是一個地方,我會想這個地方在千百年前發生過甚麼事,古人在同一個地方做了甚麼,當千年後的我站在此處,就會有種與歷史連結的感覺。」
10天交流團的日程每日如一,「清晨6時起床晨跑、吃早餐,接下來就是練拳、午睡、吃飯和上道家文化課,聽起來好像很悶很簡單,但因為這樣的生活我才發現,人做起事來,其實專注一樣已經好足夠。」伍展瑩形容,武當山上的居住環境接近大自然,四周沒有車聲,鳥語花香,晚上還可以看星星,「大自然是可以治癒心靈的,我覺得人都是大自然中的一體,平日生活或者因為追求名利而蒙蔽了自己的眼睛,忘了自己都是大自然的一體,是這樣簡單的生活,讓我得以追本溯源,找回人在大自然中的存在和價值。」
遠離追求與糾結 在專注中尋回心的平靜
一下子由城市走到山上,生活重心由工作變為習武,當中也需要一點調節與適應。伍展瑩不常運動,這次更是她初次習武練太極拳,單是記招式已有一定難度。伍展瑩笑說,首兩日習武後回到住處,全身肌肉酸痛,「好像被人打了一身!」除了練拳,另一個令伍展瑩難以適應的地方,就是每日午飯後的午睡環節。「我本來就不是喜歡睡覺的人,但都試著睡,或者會跟同學聊天、練拳,耗掉時間。」由於團內所有參加者均需在交流團尾聲以小組形式耍出整套拳,以作考試,因此伍展瑩和組員都會把握午休時間練習,追趕進度,她和組員也因此建立了緊密關係,成為了回港後仍繼續聯繫的好友。
「在武當山上的感覺是很平靜的,平時去旅行都是吃喝玩樂趕行程,那是一種因滿足了物慾而帶來的快樂,但我上武當後得到的是平靜,以及一顆平安、喜樂的心,這種體驗是有別於一般旅遊的。」放下城市的紛擾,走到外地、跑到山上,把自己掏空,並完全投入地做好一件事,伍展瑩在交流團中感受到「專注」的力量,「原來一個人追求的東西不用多,我們常常因為『得不到甚麼』而煩惱,當得到後又會有更大的追求。假如時時刻刻都想滿足那『想要得到』的心,我們便會一直維持在得不到的驚恐之中,因而變得不平安。」在武當山的10天裡,伍展瑩毋須顧慮自己的衣著,不用憂慮別人的目光,只需專注於練好一招一拳。她將這份忠於自己、專注於事的態度帶回香港,並轉化為自己的人生哲學,「我的體會是,心的平安是來自於自己盡了力去做一件事,當做不到都不會後悔,因為人生總會有些因素是我們不可控制的,有時就是要接受一些力不所及的事。本身我的性格就是喜歡追求目標,但現在就學會平衡,當想做一件事時就盡力去做,就算做不到都會懂得放下多一點。」
以領隊身分啟發青年 掏空自己、重新認識
武當山之行亦影響了伍展瑩對旅行的想像,「以前去的旅行是無意義可言的,去日本吃好吃的、到清水寺穿和服,現在的我會想旅行時盡量去長一點時間,好像當時上武當山一樣,定點住宿、體驗當地人生活。」伍展瑩說,目前最渴望到蒙古旅遊,並像當地人一樣住蒙古包、騎馬、飲羊奶、躺在地上看星星,感受大漠風情。
參加「迎挑戰.上武當」交流團一年後,伍展瑩由參加者化身領隊,為青協青年交流部帶領交流團活動。她笑說,原本考領隊牌證只為「傍身」,打算待退休後才用,未料身邊一位任職旅行社的朋友因人手不足而邀請她幫忙帶團,「就這樣開始了兼職領隊的生活。」直至2019年,伍展瑩更有機會為青年交流部帶領交流團,「一般旅行社帶團都是以完成行程為目標,過程中簡單溝通便算,但青年交流部的特色就是會與老師、同學平等地交流,我覺得這樣的氣氛好好,我很喜歡。」伍展瑩曾帶領青年到台灣台南、高雄等地交流,她希望交流團的活動能令參加者有所得著,「不論同學以怎樣的心態參加交流團都可以,或者他們原本無期望得到怎麼,但過程中或會有些突發的事情令他們『叮』一聲思考。」作為領隊,伍展瑩希望帶到一點啟發給參加者,但她明白每個人所接收到的資訊、學習進度不一,因此必須給青年空間思考。
踏入後疫情時代,不同國家放寬防疫限制,旅遊業隨之復常,伍展瑩亦將延續她的兼職領隊生涯。她期望,在未來的交流團中,參加者可以抱持開放心態、如一隻「空杯」般,認識不同地方的文化,「如果心裡是滿的水杯,就再也盛不了更多的東西,唯有掏空自己既有的觀念、重新認識,定會學習到更多東西。」
/ Text | Sammi
/ Photo | Nick.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