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空間的無限可能

//【074期 好文青 · 空間】

 

46平方呎的空間可以做甚麼?前身為棺材舖和孤兒院的空間,在設計師Terry、社區文化工作者阿謙、香港城巿研究者Sampson承租後,搖身一變成為現今的文青小店「窗後巷」。在舊香港社會,店舖和街坊鄰里關係密切,但現時街上盡是大型連鎖店;而窗後巷肩負了重新連接街坊與社區的角色,運用這46平方呎創造了一個思想交流、休閒、創作和喘息的空間。

 

 

夾縫小店 日夜各自精彩

窗後巷位於灣仔與銅鑼灣交界的霎西街,日間為一間城市選物店,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把握每一寸空間陳列街坊或本地藝術家製作的產品,例如紅酒、刺繡品或書籍等,展現香港不同的地方特色。例如八月的刺繡作品繡有北角皇都戲院及轉角樓中匯大廈,這兩個特色建築物都充滿著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和生活點滴。

雖然後巷一向予人髒亂無序的印象,但窗後巷的存在卻為這裡增添了一種藝術感。後巷牆上掛滿街坊的塗鴉作品,在帳篷下亦掛著兩隻由膠樽砌成的雀。「這是由香港一對喜歡動物的兄妹創作。他們去年曾在窗後巷擺展覽。」替更店主分享。除了幫忙寄賣本地產品,窗後巷也曾舉辦不同主題的展覽,包括街貓攝影展及書法展。有些展覽更具互動性,有一年的「尋找後巷紙青蛙」展覽,主辦方在後巷貼了十隻青蛙貼紙,邀請街坊尋找,最快找到十張青蛙貼紙便可以獲得一本書。

夜間的時候,窗後巷則搖身一變成為文化活動聚腳地,舉辦工作坊、占卜、「便論會」、讀書會及「焚書會」等活動。其中「焚書會」原本會邀請參加者在讀心愛的書籍後將它焚毀,但因為大部分參加者都捨不得,只有少部分願意撕下書中一頁紙,於是「焚書會」演變為請參加者在紙上寫下自己的心事,然後把紙張焚燒,意味著把所有情緒放下,好好釋懷。

 

彈丸之地 開拓一片創作天地

窗後巷雖然沒有鄰近購物地段與周邊商業大廈的光鮮亮麗,但在夾縫中也能觸動人心。替更店長分享,曾有一位女士在等車時刻意走過來說:「這裡很美,但地方很小。」替間店長認為窗後巷雖然很小,但可以顯示到香港特色:環境狹小,也能創造一片天地,「那位女士聽到這段說話後突然眼眶通紅,因為她想起了八月暑假前有很多關於移民的新聞。路過見到這個小小的地方,就好像見到在絕處逢生的香港人,所以很感觸。」

窗後巷即使身處窄巷,但無阻店主展現想像力、創意和熱情,將小小空間發揮無窮的活力和靈活性。窗後巷不是典型的文青小店,而是一種集眾人參與、更貼地、更獨一無二的藝術創作地,「後巷有些塗鴉本身已存在,有些人經過覺得這後巷很有美感,亦留下自己的塗鴉作品。所以當你有美麗的事物,便會吸引不同人來發揮創意,創作富有想像力和個人特色的藝術作品,開拓另一個創作天地。」替更店長如是。

 

 

窗後巷 Window And Alley
地址:香港銅鑼灣霎西街3A巷仔
IG: windowandalley
FB: windowandalley

 

/ 108% Production Team | Jeff.Joey.高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