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品也可以平印

//【071期 在地 · 空間】

 

3D打印在21世紀廣泛應用於各領域,顛覆了過往僅局限於平面的印刷技術,大大提高了印刷的可塑性和可延性;各項印刷品不只躍然紙上,更可立體呈現在眼前。香港青年協會倡議青年6大未來技能:全健管理、數碼技能、人生規劃、創新解難、抗逆應變及溝通協作,應付就業、生活及未知狀況,賽馬會坪石青年空間看準機遇,以3D打印及電腦訓練作媒介,增加青年競爭力和向上流動機會。

近年以STEM形式的教學和興趣班愈見普遍,賽馬會坪石青年空間青年工作幹事黎頌殷(Jeff)說,過往編程、實驗類型的活動,在中心的迴響不錯,誘發他們設計出一連串具連貫性,又更落地的科學課程。「良品平印」正正以此思維出發,以有趣和科學方式培育青年對不同未來技能的興趣,例如人工智能編程、設計思維等硬技能,以及應變解難、溝通協作等軟技能,並配合3D打印將之付諸實現,「3D打印不只是印制擺設,參加者更可以用他們的指頭,將日用品從電腦軟件變成實體。」

 

上網關懷長者需要 調製最好的生活良品

Jeff口中的「落地」,不單是指活動成品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更是在形容「良品平印」的實踐模式。早於去年11月,他們走進奧海城舉辦大型展覽,向公眾展示多款以3D打印技術製造的樣版用品,例如自動紫外線毛巾消毒器、牙刷自動清洗器、立體防撞器等,而這些用品的雛型,賽馬會坪石青年空間的單位主任周穎祺(阿祺)表示正是來自一群青年的討論,「在疫情橫行期間,長者更著重家居衛生及安全;兒童留家時間增長,學習模式改變,這剛好激發他們的小宇宙,決心要讓長者在疫情間生活得安全、衛生。」參加者設計家居衛生安全用品及在家學習教材,為長者和弱勢社群度身訂造實惠又實用的生活用品,減輕開支負擔。阿祺強調,展覽品只是他們對有關用品的想像,但每個人都可以發揮自己的想像和創意,打印出獨一無二的日用品。

觀塘區人口老化問題嚴重,貧窮人口更是全港十八區中數一數二,Jeff和阿祺更希望在日後成立社區自助3D打印平台及社區互助網絡,以青年空間作為起點,讓青年和兒童在學習3D打印後可以自行打印在家學習的教材,鼓勵他們發揮創意,不斷改善及及更新教材;另外,為設計品提供保養,並定期上門探訪,支援長者使用用品的情況,「所有設計品並不是說了就算,他們將用品贈予長者後,要虛心接受用家的評語,再作調整,務求令他們用得稱心。」無奈疫情在農曆年初大爆發,青年和長者間的跨代交流押後,但一眾中心的工作人員努力讓計劃不至停滯,以期青年停課不停學。

 

實體變網 每個細節更認真準確

疫情使得計劃不得不轉為以網課形式進行,3D打印導師鄭良匡(Walker)努力將艱澀的理論和步驟,透過視像通訊軟件展現在參加者眼前,幸而學員對新奇事物的興趣,沒有受教授形式所影響,「當他們了解到每個部件都可以由自己話事,就非常感興趣。」3D打印並不是用腦電波聯想一下就能成真,繪圖、揀選材料及測試每步都要好好執行才能完成。Walker說疫情讓參加者在客製過程中要更一絲不苟,「物流運輸在疫情下延長,變相令產品測試時間和次數減少,在畫圖時就要更精準小心,因為一旦出錯,很難預計何時再能有物資送抵,對他們的要求自然更高。」

 

 

/ Text : 青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