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收塑」開始 再造綠色空間

//【070期 在地 · 空間】

 

 

拿起塑膠樽喝飲料的當刻,有沒有想過它往後的去向?或許你會隨手把空樽丟進垃圾桶……但原來,它們也可以被「重塑」⸺透過一連串加工,成為再造用品。 隨著香港人環保意識日漸提升,減廢回收的習慣已逐步融入日常生活。香港青年協會和「可口可樂基金」攜手推出「收『塑』達人大募集」計劃,雲集一群對環保回收有熱誠的中學生,親身體驗回收過程。工作坊與本地塑膠回收機構「塑人木工場」合作舉辦,舉行回收講堂和回收工作坊,參加者亦有機會參觀本地大型回收場,由回收塑膠再造飾物、衣服、袋子等,真正體驗回收成果。


環保意識 在轉念之間

計畫負責社工Sally指,工作坊旨在與年輕人分享環保知識、過程及工具等。當中最令參加者感興趣的環節是重塑過程。參加者嘗試運用本地製作的塑膠破碎機,把回收樽蓋碎成細粒。事前需先以顏色分類膠樽,之後便能利用同顏色的膠碎粒,用充模方式製作紀念品,模擬大型回收工場運作過程。

將軍澳青年空間會員、今年中三的子豪,是其中一名工作坊參加者。子豪一向有參加海灘清潔活動,例如曾在颱風過後在大埔三門仔撿垃圾。子豪憶起當時垃圾滿布岸邊的情境,深深感受到香港人處理垃圾的習慣未如理想。這間接令他有興趣學習塑膠分解和回收知識。「塑膠可分為不同類型,部分種類的塑膠需要數十年,甚至數百年才能分解,我想知道如何做好回收。」工作坊後,他的回收習慣逐漸轉變,以往懶得走去遠處的回收箱棄置物料,如今卻願意多花一點時間。

 

回收習慣 從日常開始

環保似乎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然而事實上有不少港人仍未培養回收習慣,而香港回收問題的嚴重性更令不少參加者詫異。同是中三學生的參加者Jacky,提及工作坊中最深刻經歷,是講師提及香港回收率由2012年的32%跌至2016年的7%,主要源於塑膠使用量增加,以及港人回收意欲減低。Jacky亦坦言,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因懶惰而甚少積極回收,但得悉回收率於近年急速下降後,便開始積極思考如何令港人更願意參與回收。

Jacky相信,香港人並非對回收感到反感,只是回收工序繁複,需先清潔乾淨廢物,然後拿去回收箱,再根據不同物料種類小心分類才能完成步驟。有見及此,Jacky與中學同學參加了創科比賽,設計了「萬用回收箱」自動分類所有可回收物料,包括紙包飲品、鋁罐、膠樽、玻璃樽等。Jacky的創作概念是希望簡化回收步驟,無需自行分類回收物料,減少不便從而增加回收意欲。回收箱現時正在校內試用,「希望將來可以推出社會,在其他學校、屋苑使用,方便市民回收。」

 

創建美好地球 不只是口號

「提倡環保」,似乎只是個老生常談的口號,達至理想的效果仍須時日。但其實推動環保是一個需要集腋成裘的持久戰。只是需要每人走多一步,積少成多,便能為美好地球貢獻多一分,使世界得以持續發展。

幸好在香港,社會一直有團體致力推動市民作出行動。「塑膠危機」雖只是環保議題其一,但也舉足輕重。正如Sally所說:「既然回收不是很困難的事,不如做多少少。」讓我們身體力行,讓環保不只是口號。

 

香港青年協會賽馬會將軍澳青年空間
地址:將軍澳明德邨明覺樓地下
Facebook: hkfyg.tko
Instagram: hkfyg_tko

 

/ 107% production team: Britney · Evelyn · Mandy · Tan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