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不同年代的回憶

//【070期 FEATURE】

 

 

「有老同學因行動不便,都沒法子再一起到訪遙遠的地方了。 感謝義工帶我重遊舊地,更拍下影片讓我與老朋友分享, 也圓了50年來,我曾以為不可能實現的心願。」

— 「耆青傳耆」計劃參與長者 Bosco

 

「我的丈夫患有認知障礙症,他甚至忘記了自己育有子女。 但青年義工到來訪問及拍攝當天,他出乎意料地健談,更與青年分享了不少回憶。」

— 「耆青傳耆」計劃參與長者 Apple

 

「能夠運用科技幫助認知障礙症長者尋找回憶,記下這一刻仍記得的事, 讓這份傳記和影片成為他們的珍藏品,這令我好感動。」

— 建生青年空間「鄰舍隊」義工、中五學生 Wendy

 

疫情久久不散去,科技日益進步下,網絡變成必不可少的聯繫工具。然而我們或許沒有想過,面對數碼鴻溝,不少長者卻因而被社會忽略。為了讓長者不再被「鴻溝」隔絕,去年香港青年協會賽馬會建生青年空間與屯門醫院合作,讓青年義工以科技連結長者,打破社會與長者之間的隔膜。

 

忘了 忘不了 拍下快將消逝的回憶

對長者來說,走過數十年人生旅程,或許部分回憶已變得模糊,也未必記得清楚。一眾來自建生青年空間的 「鄰舍隊」義工,帶長者舊地重遊,製作短片,透過360拍攝技術,拍下盛載著美滿回憶的地方並製成影片,好讓他們慢慢細味。除此之外,他們更為長者記下人生經歷,出版《耆青傳耆》,記錄十個「傳耆」故事。

參加者當中有認知障礙症長者,在記憶隨日流逝之時,一班青年像與時間「鬥快」,聆聽一群「老友記」的內心所想,如同陪伴他們坐上一輛人生時光機,翻開每個難忘的章節,並用鏡頭和文字,「框起」每個深刻片段。

大專生Nancy、Leo及中五學生Wendy都是屯門居民。Nancy熱愛拍攝短片、懂剪接,Leo曾在報社實 習,Wendy則對拍照有濃厚興趣。計劃將青年義工配 對不同長者,他們活用自己的專長,透過家訪、與長者聊天,慢慢了解他們的故事,更為他們籌備一趟回憶之旅。計劃為期數月,當中更為青年及長者,提供手機攝影、修圖技巧、剪接知識等工作坊,透過科技連結長者和青年,長者既能從中學習新知識,青年也能活用技能貢獻所長。

71歲的Apple育有一子一女,丈夫侯爺2018年確診認知障礙及柏金遜症。「他的身體狀況每天都在轉差。」侯爺自理能力較差,出入需用輪椅代步,平日起居飲食全靠Apple打點,甚至連兒女也認不出來,但唯獨沒忘記Apple,還時時把她的好掛在口邊:「難得她肯照顧我,真的好幸運。」Apple指每次翻閱舊照片,或在電視節目中看到二人曾到過的地方,侯爺總能把回憶片段清清楚楚的重提一遍。

為免侯爺腦部及身體機能急速退化及衰退,Apple每天都會扶侯爺到住所附近的公園散步,邊走邊聊天、哼歌,一人接一句,就這樣度過一個下午,「讓他保持眼神接觸、帶動他回憶,也令他開聲說話,練練氣。」Wendy指看到Apple推著坐在輪椅上的侯爺,走著走著,侯爺嘗試站起來跟Apple一起散步,覺得好溫馨。「他倆好恩愛,我特別記得道別後看到他倆靠著彼此,一起推著輪椅回家的背影,那個畫面令我好感動,於是拍了下來,為影片作結。」看似平凡的生活片段,卻盛載著Apple和侯爺之間的愛。

侯爺平常話不多,但在一群願意為他寫下人生故事的義工面前,卻變得非常健談。看到侯爺興奮地分享的模樣,Apple坦言印象好深刻。他從以前工作的「威水史」,講到夫妻退休後一同外遊的片段,二人在 享之中一同拼湊回憶的原貌,也重新感受每一份快樂,「侯爺最開心的一幀照片,就是在克羅地亞吃早餐時拍的,至今他還記得那段旅程。」從中一已成為 「鄰舍隊」義工Wendy,曾在建生青年空間建立照相館,為基層家庭及長者拍攝家庭照。今次她繼續充當拍攝師,為侯爺和Apple記錄故事,把每段口述經歷整理成文章,「侯爺是個很厲害的人,海、陸、空三個界別都有工作經歷。」Wendy指,出版傳記不但能為他們記錄人生,也為自己帶來啟發。

 

願望一起再郊遊 網上重遊舊地 如同親歷其境

自小學畢業後就與同學失聯、72歲的Bosco,50年來總想重遊當年小學畢業的旅行地點─西貢白水碗。奈何地點太偏僻、山路崎嶇,對長者而言屬一大體力負擔。數年前因緣際會下重遇一群舊同學,聊天之間發現原來大家也有同樣願望,「憶起一同露營,大家就想再去白水碗。但個個都已七十餘歲,有同學更坐著輪椅,怎能再去呢?只能靠幻想。」幸而藉著這次計劃,Bosco在青年義工的陪伴下重回白水碗,縱然路途遙遠,要走崎嶇的山路,也要走比登上天壇大佛更長的樓梯,他仍然堅持。當日義工更用360相機拍攝短片,義工Nancy充當導演,於運鏡設計、拍攝及剪接手法上下不少工夫。

過程中透過與Bosco交流,把他喜歡的元素、時常掛在口邊的話題放在短片之中,為求好好記錄這段白水碗畢業旅行回憶。其後Bosco把這段短片帶到聚會中,放在大電視與同學觀看。由於配上了360拍攝手法,可在網上多角度觀看,讓行動不便的長者如同親歷其境。在聚會當中,大家邊看短片、邊「話當年」,更覺感動。「沒想過我真的能再去白水碗,實現多年心願。如果只得我們自行籌劃,或我自己去,根本沒可能做到。這次重遊,不只圓了我一個人的心願,更是我們十數個同學的共同心願,把我們的故事延續下去,真的很感謝這個計劃和一群義工。」

 

終身學習 打破數碼隔膜

計劃負責青年工作員家維指,拍攝短片能立體地呈現長者的故事,又能向大眾介紹一些或許未曾到過的地方,「相較文字、照片較單向的表達,短片更有力量地記錄回憶。」Bosco分享,比起以往只能在簡報插入硬照、加些效果,現在能為參與的活動拍短片,加插動畫,非常有成功感。他續指,使用電子產品是大趨勢,除了接觸生活資訊,市面上更有許多應用程式供長者娛樂,甚至可監測健康、管理病情,非常方便。

然而,作為屯門醫院「腦友俱樂部」主席的Bosco,留意到許多長者都對科技有所誤解,覺得難以使用,也抗拒使用。而Nancy在活動中,則發現不少長者都比她想像中有能力、有活力,正如Bosco藉著此計劃學識 剪片,打破了她對長者的既有想法。其實只要簡單講解,他們接觸後發現操作簡易,便更願意嘗試,成為其「新玩具」。

與長者的互動、交流之中,幾位年輕人均指是次計劃不止是義工服務,更為他們帶來更多啟發和共鳴。主修商科的Nancy,可向有多年從商經驗的Bosco取經;曾於國外留學的Leo也與回流香港的長者大談異鄉生活經歷。而最重要的,是提醒了幾位年輕人多與他人溝通、關懷別人的重要性。「我爺爺去年離世,他離開之後我才發現,原來我對他的理解非常少,沒甚麼機會聽過他分享。在執拾遺物的過程中。我才知道他原來讀過中醫,去過好多地方。所以這次為長者記下故事的機會,讓我感受好深。」

Leo發現,原來傳遞關愛,並不局限於家中長者,也可從了解鄰舍、走入社區開始。跨越年齡層,不同背景的人也可以多作關懷。Apple說:「我們這群七十多歲的『新中年』,有經驗可以分享,但也不會以教學般的態度與青年交流。藉著這次機會與陌生長者深入聊天,或許你們會發現,其實我們也並非那麼落伍。既然與陌生人都能一起度過這段短暫的美好時光,更要把握機會,多關心家人。」

對年輕一代而言,平日熱衷於社交媒體記錄生活,撰文、拍照、製片已成為日常。但這份看似再簡單不過的技能,原來也能為別人的生活帶來幸福,也把握了一個難得的機會,為逐漸流失記憶的認知障礙者長者,好好記下每段人生章節。Wendy說:「我所做的事不算是很偉大,但幫到他們找回屬於自己的回憶,記錄這一刻還記得的事,原來好有意義。這次的傳記及影片製作,成為了Apple和侯爺除了相冊之外的珍藏品之一,令我好感動。」Apple亦指被這群年輕人認真籌劃傳記和影片的態度所感動,也非常滿意成品。 「這本書好激勵人心,傳遞了好正面的力量。其實每個人都有一段故事,提醒大家我也曾經風光過、有那些方面的長處。」

 

/ Text : 霆
/ Photo : Harry Long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