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木材大翻身 大埔木藝行者

//【065期 在地 · 空間】

 

 

「這些白色木板其實是建築廢料,而這裡只是全部建築廢料的一百分之一而已,很多全新的木板都被扔了。」指著木工房裡四塊約兩米高的白色木板,「木藝行者」的項目策劃人KS感嘆說道。建築過程中的確浪費了不少可再用物料,而透過參加「木藝行者」,一班對木工滿腔熱枕的青年學徒,決意要把見棄於人的木材進行「大翻身」,變成可造之材。

 


以社會資源生產 以產品回饋社會

「木藝行者」是香港青年協會大埔青年空間舉辦的青年工匠培訓計劃。大約兩年前,青年工作者KS洞悉香港青年投入木工的趨勢,並對他們願意學習傳統工藝的原因滿心好奇。她認為,年輕人做木工,是對社會負責任的表現。除了把廢棄木材循環再用,「木藝行者」的學徒還會使用本地木材,完成木製品,達到「以社會資源生產,以產品回饋社會」的循環。

現在,學徒的木製品,也能透過大埔青年空間貢獻社會。KS以大埔青年空間寄賣小店的家俬為例,「學徒在計劃要做一個木櫃,而此櫃將會放置於本大樓的青年空間裡,支援未來開辦的第二期文藝同伴Pop-up Market。」她希望這循環概念能於社區推展。

木工作為一門傳統工藝,若要連結當今社會,「創意」是不可或缺的。由思考設計至動工,每個步驟皆由學員主導。而導師的角色,是學徒的「同行者」,以從旁協助的方式,陪伴學徒完成木製品。「當學徒擁有不同學習背景,我會期待他們的製成品是有個性的。所以我們不會強迫學徒,反而希望他們能透過自己的經歷,以及每個人提出的不同意見,成為創造製品的過程。」「木藝行者」的合作伙伴,來自草途木研社的Arthur解釋。在製作過程中,他著重激發青年的創意,希望學徒能造出獨一無二的木製品。

 

自由演繹木藝 以木製品履行社會責任

由零開始,「木藝行者」的學徒需花半年以上時間學習木藝。在木工房中,竟發現一位生物學研究生的身影—阿嘉。木藝與學科看似扯不上關係,阿嘉表示造木的過程和環境令她感到自由,能盡情發揮自己的想法。「一班有八位學徒,若導師規限性較高,過分干預創作,我們八人的木製品便一式一樣了。但在『木藝行者』,我可以自由自在地發揮自己的想法,做自己喜歡的木製品。」除此之外,阿嘉認為木材的可塑性高,可自由融合不同材料,製成全新的木製品。如果成功造出可觀又實用的家俬,足以證明廢木經過加工後,也可以煥然一新。

SM為學徒之一,早已發掘自己對家俬設計和製作的偏愛。她認為木藝並非只是一門手藝,更是幫助社區的橋樑。「我只是在吸收社會不需要的物料,循環再造後,製品能以低成本的價錢轉售有需要的人,回饋社會。」SM更認為木藝與義工或社區中心合作的話,可以幫助有需要人士的家居添置木地板或木門等,以廢物循環的概念,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

在日新月異的社會,能夠遇見深入鑽研傳統工藝,且願意花心機親手製作的青年,著實難得。希望成為一名工匠的SM,將來想跟朋友開設工作室,繼續鑽研木工和金工等,藉此幫助社會有需要的人之餘,亦令傳統工藝能在香港繼續生存。

 

香港青年協會大埔青年空間
地址: 大埔寶鄉街2號
網址: tp.hkfyg.org.hk
Facebook: taipohkfyg
Instagram: taipo_spot

 

/ 107% production team: Agnes · 阿江 · 綺琳 · 鐘加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