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活力與朝氣 自己主場自己造

//【065期 FEATURE】

 

 

「城市需要色彩,令人感覺有驚喜、有活力;
我希望這裡不只有單一用途,而是做到長幼共融、 吸引更多人來運動的一個空間。」

   ─ 「明德主場」建築設計師、One Bite創辦人  Alan

 

「看到『練波辛苦,輸仲辛苦』這句說話,
以前打學界的感覺全都回來了, 亦有感覺球場是真正屬於我們自己的。」

   ─ 中五學生、香港青年協會賽馬會將軍澳青年空間會員 KK

 

運動與藝術聽起來互相衝突,自去年中起改造翻新、坐落於將軍澳明德邨商場天台的籃球場卻把兩者融合,透過色彩和激勵字句,加上設計師對公共空間的想像,把原本冷冰冰的球場,變成一個有溫度、真正屬於用家的空間。十多位青年獲邀分享自己的籃球故事及對球場的想法,並學習木工製作球場椅子,一手一腳搭建自己的「主場」。改造後的球場七彩繽紛,吸引年長街坊前來參觀、「打躉」,甚至一同運動、拉筋伸展,也有女孩子前來「打卡」;球場不再局限於部分人使用,成為一個讓街坊與社區建立關係的空間。

 

 

 

驅逐悶氣 為球場注入色彩

明德球場跟大部分街場一樣被鐵絲網包圍,昔日球場內有一片紅紅綠綠的硬地,球場側有一張近乎已荒 廢的乒乓波枱。明德球場建築設計師、Onebite創辦 人Alan分享,初踏足球場的第一印象是缺乏色彩,在構思設計方案時,他希望將球場化身為一個多用途空間,令社區內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人士一同享用這個地方。Alan把這次改造視為社區項目,而每當做社區項目,他總先從顏色入手,「城市需要色彩,令人感覺有驚喜、有活力。」顏色有不同演繹方法,可令人感覺空間是經過設計及多元的。設計團隊在原來的紅綠硬地上,髹上橙、紅、黃、綠的粉系顏色,令球場變得醒目清新。

色彩以外,社區人士不同程度的參與也是項目重點之一。設計團隊因而與香港青年協會賽馬會將軍澳青年空間合作,邀請青年分享自己的籃球故事及對球場的想法,再將之化為球場設計的一部分,藉此令青年人對球場建立歸屬感,「當他們有份參與,就會更錫場地,也會帶朋友前來。」來自將軍澳青年空間的中五生Jacky和KK,是其中兩位獲邀分享想法的青年。來自區內同一所中學的他們都熱愛打籃球,閒時便會到街場打波,「在這裡有齊喜怒哀樂。」絕殺、贏得比賽是喜,受傷是哀,與對手衝突是怒;這些都是每位籃球青年在球場上有過的經歷與情緒。

設計團隊於是請來傳媒籃球隊為球場創作標語,得出精警一句:「練波辛苦,輸仲辛苦」,團隊把標語以搶眼的紅色掛在球場鐵絲網上,「打波時見到覺得好有同感。」KK坦言,標語勾起打學界比賽的回憶,「因為學校籃球隊已很久沒練波,看到這句說話,以前打學界的感覺全都回來,亦有感覺球場是真正屬於我們自己的。」Jacky則覺得,球場加入藝術元素後變得更加熱血。

平日下午到訪明德邨籃球場,拍波聲、入球聲、球鞋與地面的磨擦聲不絕。自小在明德球場打波、見證著球場轉變的Jacky說,昔日只有晚上才有人前來打波,「不像現時連日頭都這麼多人。」而這正是設計團隊最希望看見的畫面。

 

 

邀請青年參與
打造「我主場」player變maker

這次改造不局限籃球青年才能參與,未曾接觸籃球的年輕人亦能參與當中。團隊開設木藝工作坊,邀請將軍澳青年空間會員一同搭建球場上的椅子。在導師指導下,青年先從鋸木開始學起,由淺入深,先製作衣架,其後再到球場製作椅子。自喻為「NBA狂迷」的Jacob,一直熱愛看球賽,卻因體能所限而未有接觸籃球,「小時候的我個子很小,所以我很仰慕那些高大、可以入樽的人,覺得打籃球的人很厲害,因而迷上籃球。」

Jacob報名參與木藝工作坊時,尚未知道工作坊與改造籃球場項目有關,「本身原意只為挑戰自己,但因為自己好鍾意NBA,所以知道有份改造球場,對我來說意義很重大。」Jacob親手搭建球場內的三張椅子,刻線、鑽洞、黏膠統統一手包辦。有輕微潔癖的Jacob,在建造椅子的過程中,需要克服不少心理關口,「我有一件衛衣和牛仔褲,因為黏到膠水而變污糟,開頭好心痛!但後來又覺得這些痕跡是一個印記,事後特別深刻。」

籃球場營運商「民坊」負責人Carmen記得,改造期間有一晚氣溫急降,在場的青年仍堅持完成工作才離開,「他們說:『唔凍,想做埋先』,這給我很深體會,原來他們這麼上心。」Jacob也記得這一晚,「雖然很冷,但大家都很專注在件事上,所以即使外面橫風橫雨也不介意。」改造完成後,Jacob再次踏足球場,第一印象只有驚喜, 「我以為都是紅紅綠綠,沒想過有這麼多顏色。」Jacob曾到訪NBA球隊「多倫多速龍」主場,看過NBA規格球場的地板和設備,如今自己居住的社區出現了一個嶄新、帶有設計感的球場,絕對是Jacob意想不到的,「還有那些標語,如果我是球員,打波時見到會覺得好有動力。」」

 

 

 

球場變身社區綠洲 成街坊聚腳點

改造翻新後的明德球場處處都是細節。球場地面特意髹上象徵「Women」和「Men」的「W」、「M」字母,而場邊亦增添了掛勾與鏡子,希望照顧到女孩子需要,打造「女性友善」球場,「男孩子比較無所謂, 來到球場袋子都是隨意放在地上,但女生不同,所以設有掛勾掛袋,以及整理儀容的鏡子。」這些細節, 除了是女性友善,同時方便了場內的男生。Jacky分享,他們曾在下雨後到球場打波,但地上仍有水漬, 不能隨意把袋放在地上,此時牆上的掛勾便發揮功能,「我們把袋都掛上去,當下覺得設計好細心。」

青年在場內打波、長者在旁拉筋消遣、少女前來「打卡」,明德球場有如小社區內的綠洲和街坊聚腳點。Alan分享,由於球場被屋邨包圍,街坊只要望出窗外便能看到球場,見證著球場的變身過程。Alan深刻,改造期間有街坊從窗口拍攝球場並上載到社交平台說「好期待」,「這是很有趣的,街坊不下樓,從窗口望著都可以與球場有連繫。」改造後的球場規限性較低,用途亦較之前多元,「年輕人在一個地方內可以有很多不同玩法,有女生來到影相、傾計,都是好有趣的,他們有自己的創意。」

本來冷清的屋邨球場,因著改造而與街坊、青年和社區連結在一起,亦吸引到不同人前來,當中的意義已超出運動之外。在明德球場重開後,每每聽到有人討論這個地方,有份參與改造的Jacob都會感到驕傲, 「自己有份參與就會多了歸屬感和成就感。」球場改造重開後,Jacob曾獲邀到來看友誼賽,「看到好興奮! 自己也有落場試試射球。」他留意到,現時區內多了人拿著籃球走來走去,他估計與球場翻新完成有關。 「如今有這個新淨的場,就會推動多點人想去看看、 做運動,我想這次改造的意義就是motivation。」他又笑說:「將來我可能無事做也會上去逛逛。」改造後的「明德主場」,就是這樣的一個空間。

 

 

/ Text : Sammi
/ Photo:史角・基滙資本民坊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