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期 好文青 · 空間】
每個人都帶著不同的故事走進城市裡,有些人遺下了音樂,卻被埋沒於走馬看花的速食文化裡。生活於奔波勞碌之中,我們何曾細聽城市裡的聲音?每月總有一天,入夜後的灣仔分外裊裊不絕。人們下班後,都願意除掉耳機,放慢腳步,止於灣仔市區的香港藝術中心正門空地前,舖上地氈坐墊,席地而坐,燃點蠟燭,沉醉在以本土音樂為主題的小型音樂會中,享受音樂。
在露天空間 開放本土音樂
自2009年起,香港藝術中心及其贊助商每月都會合作舉辦專為本地indie_music而設、名為「開放音樂」的音樂會。餘音裊裊下,藝術中心正門前的露天空間,已不再是個荒無的空地。為了延續每月的音樂會,藝術中心希望讓年輕音樂人繼續把indie_music帶到香港街頭之中,於是在賽馬會餘下的三年資助下,由「開放音樂」轉化為「House_Music_Series」(HMS),以較輕盈及自主的方式營運下去。
節目創作總監Ceci及Jasper由2018起,每三個月構思新的節目主題,希望以不同節目形式呈現本土音樂。為了讓節目更多元化,他們針對每項節目性質,分別請來專業的策展人參與節目設計,製作出多種風格的音樂節目。節目曾請來Mike_Orange合作,期間節目亦隨著策展人的風格,以即興演奏樂器的方式呈現音樂。
音樂 x 大眾 —「是語言以外,最廣泛具感染力的媒介。
「欣賞音樂的門檻不高,是接觸文化的好媒介。」Ceci堅信,不論任何人都能簡單直接地透過五官感受音樂,了解背後的情感和故事,而HMS就能作為一個平台,擴展當中的影響力。
舞台 x 音樂人 —「從音樂,認識一個人的故事。」
「我們鼓勵原創性和獨特性,並不需要跟隨主流,我更希望音樂人們願意訴說自己的故事。」Jasper認為,雖然HMS算不上一個正規的舞台,但正因如此,這兒沒有限制,而且充滿想像力!他希望新晉音樂人可以在此多作嘗試,尋找自我風格。
文化 x 場地 x 音樂 —
「今年夏天,三者相輔相承下構成一個從未曾想像畫面。」
「今年夏天,三者相輔相承下構成一個從未曾想像畫面。」HMS參與了賽馬會「存.創」非遺教育計劃,把音樂會帶出藝術中心。說起這次合作的意義,Jasper解釋道:「換個空間可不是簡單地把背景換掉,而是要選擇相對的音樂風格,與空間配合,同時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共融,帶出新舊共融的宗旨。」一共三場演出,都在不同場地發生,是活動的一個全方位突破!
第一場在希慎廣場,由音樂人黎曉陽和組合Per_se共同演出。Per_se的音樂中有一種滲透漫活的態度,頗有舊時光的味道。配合背景展出的特色旗袍,正好營造出穿梭時間的感覺。第二場的演出邀請了音樂旅人陳慧敏,愛好周遊列國的「慧敏哥」在舒適的錄音室中自彈自唱。配上地上民俗風情的地氈和家具,帶來一種家的感覺,恰好地拉迎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好讓音她以音樂帶領大家遊走世界。
由本地著名手碟(Handpan)及口弦演奏家Chor Lai及 DJ Monsta Kei合演的第三場音樂會,則以昏暗的燈光為色調,加上懸掛在天花上的札作,渲染神祕氣氛的室內。電子音樂的節拍明快,抓耳的手碟配上別具一格的布置更讓人目不暇及。「試想想,三個場地與音樂人互換,感覺也不一樣。」Jasper補充道,表演就像「說故事」一樣,音樂就是一種語言,場地就是故事背景,而音樂人和觀眾都是故事中的人物。三者必定會互相影響,從而對故事有不一樣的詮釋。
音樂 x 未來 —
「我們希望音樂是無處不在的。」
自2009年起,香港藝術中心及其贊助商每月都會合作舉辦專為本地indie_music而設、名為「開放音樂」的音樂會。餘音裊裊下,藝術中心正門前的露天空間,已不再是個荒無的空地。為了延續每月的音樂會,藝術中心希望讓年輕音樂人繼續把indie_music帶到香港街頭之中,於是在賽馬會餘下的三年資助下,由「開放音樂」轉化為「House_Music_Series」(HMS),以較輕盈及自主的方式營運下去。
節目創作總監Ceci及Jasper由2018起,每三個月構思新的節目主題,希望以不同節目形式呈現本土音樂。為了讓節目更多元化,他們針對每項節目性質,分別請來專業的策展人參與節目設計,製作出多種風格的音樂節目。節目曾請來Mike_Orange合作,期間節目亦隨著策展人的風格,以即興演奏樂器的方式呈現音樂。
/106% production team: Allison・CHC・Sabr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