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期 社區 · 空間】
甫入深水埗南昌邨,就看見一個個長者聚首輪椅輔助隊中心,等待輪椅維修。他們的笑臉與從容,是對機構的信任和認同。協助傷健人士產生連繫,推動社區共融,輪椅輔助隊,就是這樣的存在。
「在街工作」的他們
疫症襲港,在全民「home office」之際,一眾清潔工人仍要走到街上為公眾打掃。人人都說「一罩難求」,清潔工人也不例外。在公共空間工作的他們,每八小時才可替換一次口罩,即使工作時不經意把口罩弄污了,也只能嗟嘆一句:「唔通清清吓返房換咩⋯⋯」
你所不知的日常
在沒有統一的基準下,清潔工人並不清楚每區使用口罩的準則。有清潔工人表示向來自備口罩,但所屬公司發出要配戴特定口罩的指令後,只好在自備口罩外蓋上規定口罩,或偷偷換上自己的口罩,以保護自己,同時保住生計。「很多物資破爛了,又或數量不夠、質量不好,甚至不合規格,他們都不夠膽問公司更換新的。」清潔工人職工會幹事梁小姐指出,儘管有員工反映了個別難處,最後卻只換來紙口罩數個。她更表示,若清潔公司沒有口罩存貨,則反映了公司一直都沒有為工友提供足夠的口罩,還需工友自備口罩上班。
除口罩以外,清潔公司提供的日常物資之實用性及數量也備受質疑。梁小姐分享,不少工友自備清潔用的鞋子,最後卻換來管方檢舉所穿鞋子不合規格。亦有公司只為在烈日當空下工作的工友提供一頂價廉而不實用的「鴨嘴帽」,而沒有提供相對較適合工友使用的草帽。
「為改善以上情況,政府以抽查形式諮詢工友有關物資供應甚至對公司的意見,但每次只會抽問幾位工友,而部分被抽中的工友,或因背負著工作、生計等壓力,終選擇缺席諮詢會。」最後,諮詢會就這樣無疾而終。
沉默的少數—如此概括清潔工的處境似乎並不為過。長久以來未有受到社會的重視,這份職業被冠 上吃力不討好的標籤,默默地承受著各種不公。首當其衝,在勞資關係上,工友們一直處於劣勢。梁小姐分享,有公司為了商業利益不惜剝奪工友的報酬,最常見的情況是資方為逃避遺散費,而迫使工友主動離職作解約理由。
其次,在政府架構下,食環處外判所採用的投標制度,亦間接影響著勞工待遇。梁小姐指,初期選擇承辦商的準則為70%價錢、30%質素,一直沿用價低者得的原則。雖在2018年把比例修改為50%價錢、50%質素,但透明度卻仍然不足,從未公開定義「質素」的計算準則。「有承辦商因此把薪金壓低,以低成本競逐合約。而為減成本,資方從裝備開資節源開流已成日常操作。」差劣的工作待遇成了根深蒂固的問題。
街道背後⋯⋯
清潔工人職工會自成立以來,一方面積極了解工友的需求,另一方面向政府爭取勞工權益。日常方面,恆常落區工作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為了接觸更多工友,職員們不時到訪不同地點,主動詢問工友的工作情況及觀察他們的工作環境。若有工友遇到被無理解僱或被迫辭職等不公情況,工會便代為去信承辦商或政府機關。近期,工會亦特意向工友派發「防疫包」,當中包括口罩和酒精搓手液,提醒工友注意個人衛生。
長久以來,清潔工人面對著不同困境。雖然青年讀者們未必有切身感受,但細心留意,清潔街道的背後總有刻苦耐勞的工友們默默付出。社區的弱勢需要多一點關心,個人方面,市民可在丟棄垃圾時多加注意,例如把尖銳物件先妥善包裝後才丟棄,主動踏出一步,便能給予他們一點支持。
/ 106% production team: Allison · CHC· Sabr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