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心而學 跌碰下的新世界

//【059期 FEATURE】

 

「不用怕,試多點、碰多點,就會遇到不同感興趣的事物。
有興趣自然會去做,亦要相信自己有能力運用這技能維生。」

  ─  周栢曦   「CPH午餐飯盒」創辦人九十後廚師

 

學習不是一件盲目、單向接收的事情。對28歲的廚師周栢曦(Haynes)而言,興趣和熱誠是學習最大的「助燃劑」。曾考入港大理學院卻因志不在此而輟學,課本以外,Haynes一直夢想拿鑊鏟、穿廚師服,給別人做飯。他不斷上網翻看外國大廚的煮食影片「偷師」,又在日式飯盒店打工,確立了對飲食業的興趣。約三年前,他創立了自家品牌,專售到會小食和外賣飯盒,更決心踢走「螢光汁頹飯」,把無味精飯盒帶入校園。回首當初,推動Haynes從四方八面的資源裡學做廚師的,正是一顆不怕碰撞、「有興趣自然會去學」的心。

 

學業迷失
跟大廚線上「偷師」發展廚藝

烹調是Haynes從小到大的興趣。小時候,他常趁母親煮飯時走入廚房,一時幫忙切蒜頭,一時切蘋果,假日空閒時,亦會主動煮午餐。當時的Haynes,純粹覺得煮食「好玩」,沒想過將來要當廚師,「首先是覺得做廚不會賺到錢,其次是廚師工時長,不是一份好工。」經現實考慮,烹調在Haynes的生命裡,只能維持「興趣」的地位。

中七畢業後,Haynes考進了香港大學,主修化學,「主要是家人想我入港大,當時化學科考了A,於是便選了化學系,但當時並不知道自己下一步想怎樣。」Haynes至今仍記得,某日坐在演講廳上課時,看著眼前的走廊、兩旁的椅子、前方的講師,「突然間,我不知道自己為何要讀書。」那日之後,Haynes無法再投入學習,最後因學分不足被開除學籍。他之後再到THEi修讀園境建築學士課程,「因為有興趣,所以有了學習的心,上堂都有衝勁。」經歷實習後,發現朝九晚五的工作不適合自己,重返校園時,再次陷入「睇見字都想嘔」的狀態。

後來,Haynes向父母提出休學,追尋自己的理想。Haynes記得,在學業上迷失時,面對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他仍抱有一顆旺盛的學習心。他在學期間一直保持煮食、寫食譜的習慣,又上網看外國大廚的教學影片「偷師」,「真是可以看不停,同一條片都可以翻看又翻看,看到連他在甚麼時候做甚麼小動作,我都記得。」從沒正式學習廚藝的Haynes笑說:「我常常都講笑說Gordon Ramsay是我師傅。」

 

閱讀是 從心出發看世界

「講故事的意義,在平台創辦後才慢慢浮現。我寫的故事是虛構,但情感是真實的。在故事裡投放了真心相信的價值,原來能夠與讀者連接,那種關係十分實在。閱讀讀者留言時,知道他們從故事裡獲得安慰,那時候我覺得,原來故事如此神奇。」在平台成功前,讀者先相信了平台。「那時候我才看到,StoryTeller能夠治癒到人們的心靈,提供喘息的空間,讓讀者們替自己尋找一個出口——出口的意思並不是故意消費負能量。從前做媒體工作時就知道,某些字眼、某些訊息可以嘩眾取寵,繼而引發讀者很多情緒,但生氣憤怒過後,我們可以做甚麼呢?其實情緒沒有處理到。」

清楚自己的心是處理情緒的第一步。「我們總是希望掌握到最真實、最可靠的一手資訊,但資訊與影像可能是虛假的,感情卻真實無比。情感不能分對錯與真偽。舉個例子,我寫過『眼淚是情感的證據』,當你哭的時候,你不能欺騙你自己,因為眼淚就是證據。」

「在這世代,很多人很迷惘。我們經常問,到底自己是否真的喜歡那件事,是否真的開心,有時候明明跟隨了自己的心走,可是總會在某時候反過來懷疑心之所向是否清晰。」泡在資訊大爆發的年代,我們很容易會遇溺。我們總是想努力了解這個世界,可是了解外面世界的第一步,是先了解自己的內心。只有從內看到外,才有力量面對真實,「我們沒有足夠時間與內心對話,無法好好了解自己,導致走向了未必是最好的方向。」

 

鑽研廚藝
為學生提供「頹飯」以外的選擇

正式休學後,Haynes更專注於鑽研廚藝,堅持每日煮一道菜、寫食譜。他在朋友介紹下到一間日式外賣店打工。Haynes記得,他入職時店內大廚因病入院,至大廚康復回來後,「第一天就教我劏魚!」現時重提,Haynes仍然雀躍。在外賣店打工的日子,Haynes對眼前每件食材、每個步驟都感到好奇,「連洗米都覺得好好玩,很想知有何竅門。」

Haynes邊工作、邊學習,下班回家,更會上網找資料補充知識,學習魚的結構、了解為何劏魚會時薄時厚,「好開心,有熱誠地做一件事,就不怕辛苦,也有信心和家人交待。」

Haynes一身廚藝知識,來自外賣店師傳、網上知識,還有多年來的反覆試練。他曾經跟隨影片學煮意大利飯,但煮了幾遍,米飯口感仍然很差,Haynes不斷在失敗中學習,「煮多幾次就煮到。」Haynes認為,在學習裡,自學和向別人學習同樣重要,「聽人講之後再透過自學驗證,又或者自學後透過向人學習確認自己原來的想法。」兩者是一種互補狀態,Haynes從中確定了自己的路向和對「做廚」的決心。約三年前,他自立門戶「CPH午餐飯盒」,專售到會小食和外賣飯盒,正式將理想實踐。

食材買手、主廚、外賣速遞員兼幕後大腦,Haynes一人擔當數個要職,團隊有幾位家庭主婦幫忙,在屯門分租一個工廈單位,為區內幾間學校的老師和少數學生提供健康飯盒。「每天早上七時多,便會到樓下街市親自選購新鮮食材,然後回到廚房工作。我的飯盒最大特色是用心製作,而且少油鹽糖,一定無味精,每一個都精緻、健康。」為保持餐單的新鮮感,Haynes經常上網尋找新煮意,以保持每天不同餐牌,每月都有新鮮配搭。「今天星期四,我們有三款餐,分別是紅酒鮮茄肉醬螺絲粉、冬菇紅棗蒸雞飯,煙三文魚牛油果沙律,西式、中式、沙律餐都有,希望滿足不同口味需要。」每個飯盒都配有豐富蔬菜,沒有添加任何味精,健康美味,還附送自家煲雪梨水。「希望可以逐步走進學校,為學生提供『頹飯』以外的選擇。」

不怕跌碰實踐理想
多嘗試吧!

捨棄主流道路,Haynes憑自學力量追求理想。他相信,現時網上資源豐富,必定可透過自學追夢,「好像Photoshop這麼多按鈕,看YouTube影片都能學識,證明只要放點心機就可以做到。」他認為,自學追夢的關鍵在於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到,「不用怕、試多點,有興趣自然會去做,亦要相信自己有能力運用這技能維生。」他的做廚路,正是如此走來。不過,Haynes認為不少家長的教育模式,會影響孩子,導致他們缺乏自學的空間和信心。他憶述自己小時候父親常督促他看書,不要常常看球賽,但Haynes認為,看球賽也是一種學習。Haynes眼中的學習不受形式限制,而是一件自然、隨著興趣而生的事,「學習是一件超開心的事,只要有興趣,就會很想知多點。」

疫情下,學生騰出更多時間在家、接觸更多網上資源,Haynes認為,這是一個發展興趣的好時機,「試多點、碰多點,就會遇到不同感興趣的事物。」這也是Haynes一直以來的心態,帶領他靠近理想,實現廚師夢。

/ Text :  Lilian
/ Photo:林霖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