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8期 喜動 · 空間】

 

Parkour,香港譯作「飛躍道」,內地及台灣則音譯為「跑酷」,是起源於八十年代法國的一種極限運動。Parkour動作受貓、猴子等動物所啟發,運動員透過攀爬、跳躍、平衡等技巧,以城市建築作障礙或輔助穿梭於不同空間,考驗反應力及敏捷度。

 

相信不少人對Parkour的印象就是跳天台、跳樓梯,「內容涉及危險動作,小童切勿模仿」。然而,Parkour能令一班青年著迷並努力練習,必有原因。這次我們訪問了香港恒生大學學生會第一屆跑酷學會主席Leon及副主席Jeff,讓他們為Parkour平反。

「我們成立學會是為了讓人認識,Parkour並非只有街童接觸的玩意,而是一種運動。」

Leon在中學時是體操隊隊員,他分享Parkour令他深深著迷的原因,「也許是自由吧。與評分標準嚴謹的體操相比,Parkour裡沒有評分,也不需要在具備特定器材下才能進行,我認為那是一種『Freedom of Movement』。」而Jeff則是在中學時期遇然之下看過一套以Parkour為主題的法國電影《Yamakasi》(《因咩差事跳跳跳》),因而對這運動產生好奇,後來加入香港飛躍道協會進行訓練。二人在2018年相遇,於2019年初成立第一屆恒大跑酷學會,亦是香港大專院校第一個相關學會,決心在香港推廣Parkour文化。

 

「因咩差事跳跳跳」?

為了鍛練身體與心靈,克服恐懼。 「『Être fort』,意思是『be strong, be useful』。Parkour練習者不會想一件事『做不做到』,只會想如何『做到』及『做好』。」面對高度及新障礙物時處變不驚,結合經驗與直覺,在一瞬間跨越障礙,這種身體的即答力,是他們以年月計累積而來。 除了Être Fort,Parkour亦是一門表達自我的藝術。Parkour結合街舞、體操、巴西柔術及空翻等元素,能融合出精彩表演。Leon與Jeff亦曾為學會排練Parkour表演,並從中獲取成功感。「把表演搬上台上是為了讓人知道,其實玩Parkour也可以玩得很專業。」

極限運動一定要「搵命搏」?

正如習泳之人在成為渡海泳手前都會先練習踢水,Parkour作為一種運動亦有它一套循序漸進的練習方式,讓Parkour運動員從穩健的基本功拾級而上。Jeff憶述當初跟香港飛躍道協會練習,起初連最簡單的地面跳躍都跟得吃力。只是做多了,體力增強後,才慢慢增加動作難度。

透過練習技巧,Parkour運動員的體能與心理素質皆有所提升,及後才會把在地面做慣做熟的動作搬上更高處─天台,或心理挑戰層面(mental challenge)。「他們把跳躍動作搬上天台,是因為他們已在地面練習過一萬次。」

萬丈高樓從地起,心靈的高度與膽色亦是同樣道理。

Parkour只是男生的玩意? 

Parkour並非競賽項目,運動員之間每次「交鋒」都是本著互相學習、切磋的初衷。雖然男生普遍力量較大,但女生在技巧的精準度、平衡力或柔較度卻可能比男生好。不同運動員都會設計出一套專屬的步法和運用合適的技巧,所以每個人玩Parkour都是獨一無二的體驗。

對Jeff而言,Parkour運動最講求的是決心,「無論是突破一個大跳或動作,都要對自己訓練有肯定。」不論年紀、性別、身型,只要有決心,誰都可以學習Parkour。

重拾身體本能及感知 

平日上學或工作,香港人都慣於把身體收藏在一個個細密盒子內,身體成為了一個工具,附屬於返學、吃飯和上廁所等日常軌跡之中。而Leon與Jeff則告訴我們,身體擁有更多本能,藏在你內在等待被釋放。正如植物渴求著水與陽光,我們的身體亦需要伸展。Parkour能在石屎森林間無拘無束的身影,喚醒了我們內心的童真與本相。Parkour因而是一種具感染力的運動。「在公園裡旁觀我們穿來穿去的小朋友,都會想跟著玩,而且很多人都玩得很好。」Jeff得意地道。

跑跑跳跳,在欄柵之間飛來蕩去,並不只是小孩子的專利。只要我們願意打開心及感觀去覺察,香港地的欄杆與牆壁,地下或天台,也可以是你和我的遊樂場。

 

/106production team: Alis . Charmine . KaiKai . Natal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