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度遊 的意義

//【058期 FEATURE】

 

「只要你真誠分享,真的可以感染人,別人會記住你。希望自己的文字具有溫度,並非只得冷冰冰的資訊。」

  ─  鄭翎軒(阿翔)   知名旅遊指南《Lonely Planet》中文版作者 / 旅遊blogger

 

筆名「阿翔」的旅遊blogger鄭翎軒,足跡遍布亞洲、歐洲、南美等地,遊歷過近70個國家。記錄生活是阿翔從小的習慣,他形容自己為感情豐富、易被觸動的人。「有時看完電影,或在街上看到一些事物,覺得感動就會寫,特別是旅行的見聞。」中學讀理科,卻熱愛文字創作。大學主修藝術,便嘗試用多種媒介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連音樂劇都試過,卻始終鍾情文字。

 

從長洲寫到澳洲
讓自己慢下來 整理思緒

要追溯與文字結緣的契機,阿翔早於中三已看到端倪。「當年寫一個人去長洲,在校內徵文比賽中奪獎。中學寫過很多文章,卻特別記得這一篇,才發現原來我很喜歡寫自己走過的路,記下心路歷程。」

06年Facebook還未盛行,阿翔到澳洲工作假期,首次隻身到外地生活一段長時間,300多天的經歷,他選擇執筆記錄。曾在深山發生單車意外,也結識到當地好友,開心難過都一一收進日記簿。「每天都寫。寫遊記是面對自己的時間。當下接觸那些人與事的時候,你未必清楚知道自己的想法,但慢下來寫時,你才能整理思緒,知道自己想表達甚麼。」現在重看,其實很多事都忘記了,但能讀到一些當下的感受、細節,看看那時的成長,感覺很特別。「原來自己曾因很小的事而哭,好傻,但這些都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重新經歷,學習接受,也是一趟成長。

 

網絡的力量
連結截然不同的族群

比起其他「打卡遊」、「食玩買」等潮遊風格,阿翔唯愛深度遊。「要去一個地方,你在網上可以找到很多景點資訊,篇篇都近乎一樣。但你在當地遇到的人,就是你的個人經歷,最有趣的是與人交流的故事。」在西撒哈拉遇上三毛的朋友、在日本行山、踩長線單車……阿翔強調旅行並非只得一種方式,跑觀光景點以外,也可多了解當地人的生活文化。「即使是港人常去的東京,也不止得吃喝玩樂。」你以為很熟悉的地方,其實也充滿各種獨特和驚喜,正待大家發掘。

旅行是發掘更多未知的機會,阿翔亦把它視為滋養內在的經歷,看到的、遇上的,都是成長與生命的歷程,是一門門歷史文化課。漸漸地,他開始與大眾分享這些見聞與體會,建立自己的遊記平台,在社交媒體上跟讀者交流。粉絲由學生至媽媽級都有,透過網絡的力量連結截然不同的族群,阿翔直指屬意料之外。

 

以真摯的文字打動人心
傳遞旅遊的治癒力量

現今資訊流動的速度相當快,網絡內容追求「速食」與「吸睛」,一篇二三千字的遊記,反應或許不及一張景點打卡照來得好。但阿翔仍相信文字記錄、真摯分享的力量,於是在2016年,他帶著這份滾燙的熱血,從香港出發,跨越25,000公里的距離,一個人踏單車到南非好望角。他將經歷出版成《滾動到世界盡頭》一書,記錄單車之旅的經歷,更憑此書榮獲第二屆「香港出版雙年獎」。抱著一份「夢想行先」的信念,以身作則,讓讀者看到生命無限的多樣性。

「當時我在以色列,要走『耶穌受難之路』,是一條要遠足數天的路,挺辛苦的。分享後隔了好一陣子,有患抑鬱症的讀者跟我說,她看過我的分享後,很想生命有些突破,便獨自到了以色列、塞浦路斯旅行。她跟我道謝,表示我的文字鼓勵了她出去看看世界,對她的病情也有幫助,我覺得很感動。」有讀者會跟著他的行程探索,也有讀者的人生觀改變了,種種收穫,源於阿翔真摯、真誠的感染力。他希望自己的經歷和分享能具有一定溫度,非只得冷冰冰的資訊。

當了為人熟悉的旅遊blogger,阿翔也開始生了一份對社會的責任感——希望藉著自己的經歷、記錄和分享,鼓勵更多人活出真我、發掘自我的可能性。「其實生存不止一種方式,成功也不止一種定義。社會給了太多限制,甚至劃了一條路,像要跟著走才算成功,要有錢、結婚生仔、有層樓。我們可否自行定義成功,在自己的空間內找自己的路?」網絡速食文化,與個人寫作習性未必一致,阿翔說:「當你持續地寫,只要你真誠分享,真的可以感染人,別人會記住你。只要堅持自己的風格表達,總會有一班人,甚至愈來愈多人,喜歡你這種格調。」堅持本我、夢想行先,這份對生活的衝勁,正是阿翔邊分享、邊在他人生命埋下的種子。

展翅高飛的勇氣

以前是個規劃妥當,會預想將來的人。阿翔現在較隨遇而安,順著機遇發展自己的人生。「對我影響最深的一本書,是《天地一沙鷗》。當時畢業旅行,自己一個去歐洲,坐在威尼斯河邊閱讀這書。記得它說,『在學飛的過程中,你能發掘無限的可能性。』然後看見一群鳥兒飛過,那一刻很感動。」展翅之前,我們先要相信翅膀的力量。而這份翱翔的信念,正來自於你我的內心,也是阿翔能自由飛舞、樂此不疲的原因:「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尚有很多事物待我去發掘。」

/ Text : 霆
/ Photo:林霖.阿翔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