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期 FEATURE】
「我們可能真的有悲情的一面,但絕不只有這一面。我想透過音樂和拍片,
連繫天水圍區內外的人,重新欣賞這區的美:這裡其實很有活力,亦充滿夢想。」
─ 陳君明(Kessay) 中文大學音樂系四年級學生/「天水圍唱」創辦人
從天水圍出發往港島區,坐巴士也至少一個多小時,這些上百分鐘的時間,好比城市與大西北之間,那種深厚隔膜與距離。「其實天水圍是一個充滿活力與夢想的社區,可是大家往往只看到悲情的一面。」在天水圍長大,今年21歲的音樂系學生Kessay,用擅長的音樂和拍攝,製作了一段紀錄片,並在香港不同地方舉辦放映會,盼望以音樂說故事,把這區的純樸、朝氣都放進旋律中,凝聚社區之餘,更讓大家從新認識這區不為人知的美好。
從音樂與電影開始
以專長紀錄社區
Kessay自中學已喜歡唱歌,因著一份好奇和挑戰自己的心,自組無伴奏合唱(acappella)隊伍,到校內外表演和比賽,不斷鍛鍊自己的能力、堆疊與人合作的經驗。升讀中文大學音樂系後,才慢慢發現音樂的感染力比想像的大,「從音樂治療課中,我了解到音樂能讓人改變和成長,而旋律和基本舞動,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功能,讓我發現原來音樂可以慢慢影響人的想法,所以我想用音樂感染更多人。」
直至去年他在校內上了一學期文化研究課,一部記下社區舊樓拆卸過程的外國電影,激發了Kessay開始思考,自己能否為成長的社區做點甚麼。「我懂拍片、音樂,那不如為天水圍出一分力。」出於對自身社區的關愛,Kessay於是一個人策劃了「天水圍唱」計劃,結合紀錄片和acappella表演,透過放映會凝聚市民,重新演繹屬於天水圍的魅力。
發掘隱藏在圍城裡的真善美
一個充滿夢想的地方
從小到大都在天水圍成長,對於Kessay而言,這裡感覺親切,是個理想和舒服的居住空間。而對於社區的情感,一切源於生活日常。「我經常踏單車遊天水圍一圈,從河畔到濕地公園、西鐵站,短短半小時,看別人下棋、晾衫、耍太極,這些細微的事加起來就成為我對這區的印象。這裡不是一個圍城,不是被困住的空間。我眼中的天水圍是一個寧靜、優美的地方,街坊和善,人與人之間有許多交流,年輕人也很有活力。」
可是,多年來,天水圍被標籤為「悲情城市」、「新移民聚居點」,對香港人來說,或許對這區總有一份不能言喻的抗拒,令這城變成了真圍城:走不出去,也沒人進來。 「外面的人或會覺得,這裡只是一個住宅區,彼此沒連結、不親近。我們可能真的有悲情的一面,但絕不只有這一面。有既定印象沒有錯,但印象可以多於一種,我想透過音樂和拍片,連繫天水圍區內外的人,重新欣賞這區的美。其實這裡很有活力,亦充滿夢想,有很多年輕人在努力做不同的事,踩滑板、跳舞、唱歌也好,這裡有更多值得欣賞的地方。把多種不同印象加起來,才能構成一個地區,希望大家可以深入了解。」
既定印象不局限於區外人,鋪天蓋地的輿論,漸漸亦令區內人失去自我肯定的能力。「身邊有些中學同學,會覺得自己來自天水圍,別人會瞧不起自己,或總覺得這個地方並不富裕,怎會做到些甚麼?想放棄,或直接不做。但我很想說,其實我們都可以嘗試做想做的事。」不只讓區外人了解圍城的另一面,Kessay渴望凝聚區內青年,讓這裡的人也可以為「自己人」自豪一番。
以最純粹的音樂
走近群眾
用了大半年時間,從寫計劃書、找資助、拍攝紀錄片、籌備放映會等,Kessay通通一手包辦、出錢出力,而計劃的主題曲、海報宣傳則靠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幫忙。紀錄片長達45分鐘,片中找來四位同樣熱愛唱歌的天水圍人,有在職的、在學的,也有殘疾人士,展示不同階段的人生,訴說四個人的生命歷程。「acappella最能夠打動人心的,是只用口唱,不用任何樂器,純粹地演繹不同聲效。除了聲線、歌詞,更能透過語氣和起伏,了解我們想表達的訊息。」放映會前,Kessay更一個人踏著單車,走遍全天水圍60多間中小學、社區中心派發傳單,鼓勵街坊參與。而曾為天悅青年空間音樂導師的他,這次亦主動邀請青年空間合作,支持放映會場地物資。
兩場放映會在區內舉行,近百人到場,另外三場則在大角咀、金鐘和中大舉行。Kessay找來專業的acappella團隊,也有天水圍的學生隊伍表演,透過現場面對面的交流,讓天水圍的活力真實地呈現。不少區內觀眾看完覺得有共鳴,感謝Kessay為家園的付出;區外觀眾則對天水圍有新的認知,「有人說原來在天水圍能看到廣闊的天空,發現這個新市鎮空間很大、很漂亮。」
圍唱一首
真摯的歌
紀錄片只是一個起點,Kessay凝聚社區的想法,並沒隨著第一階段的放映會完結而消散。他仍想走到不同地方繼續放映,也希望待兩三年後,再為片中四位主角拍續集。「天水圍有30萬人,我希望接觸更多人,令更多街坊欣賞自己的社區。」
因為Kessay,天水圍自此擁有主題曲、紀錄片,他坦言其實每個地區都可以發生,只要運用自己擅長的媒介即可。「用藝術讓別人了解各區特色,用自己想表達的方式呈現。」基於熱愛自己的社區,Kessay選擇踏出第一步,以音樂成為其中一位為天水圍發聲的年輕代表。任何一種藝術方式也好,也可以將這份欣賞社區的關愛傳遞至城內每一個角落,「只要熱愛自己的成長地,就可以做到。」
/ Text : 霆
/ Photo:林霖・天水圍唱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