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一縷清香 撫平心中煩悶 尋香記

//【055期 好文青 · 空間】

鄧皓荃是一名半職香藝師,中四那年到志蓮淨苑一遊被香吸引,遂與它結下不解之緣。後來,他開始上網了解香的歷史和製作方法,包括利用中藥製香、閱《四庫全書》等等,更於2011年成功以桂花打粉成功製作合成香,把香的層次提升至另一境界。

 

對天然香的執著,他寧願節衣縮食,存錢購買約60至70元的天然香。他不願購買約10元的化學香,因內裡含有濃度較高的致癌物質,不但對人體有害,更丟失了香的雅潔味道。有一年,家人為他買了越南沉香,試點後發現正是他中四念念不忘的香果。從細節之中,可見鄧皓荃對香的質素之執著和中國古文化的熱愛。

 

從漢朝到現代 與大自然連結的香氣

鄧皓荃對香的歷史以至背後的智慧、哲學均有深入研究。他指香文化源於漢朝,及至明朝得以發揚。訪問期間,他拿出數冊古書,為明朝的《香乘》,香方及香的形狀外表皆有詳細記載,香文化漸漸傳至日本、韓國等地。可惜清朝否定香道,使香文化日漸沒落。可幸日本對香文化真而重之,香方細膩,圖文並茂,貴精不貴香,與現代中國社會重視誇張香氣截然不同。加上家族傳承觀念深厚,使香得以保留。

在日本戰國時期,香是供武士奮力戰鬥後,靜下來之時用,可專注聞香,放開一切殺戮,以收紓緩壓力,治療心靈之效。因香以天然的材料製成,沉香、檀香等之香氣,乃是自然的恩賜。「聞香是和大自然溝通的渠道,用嗅覺享受大自然的味道,原始地回歸大地,尋找人生目的。」鄧皓荃分享,聞香是一種內在的修養,心靈的淨化。在古代中國亦然,燒香聞香為生活品味,為四般閒事之一,旨在享受生活。他慨嘆現時的香大多只用作拜神,對香背後的哲理不屑一顧,或是土豪鋪張點香,只為炫耀自己有文化,失去聞香之雅趣。外在冠冕堂皇,內涵卻有所欠奉。

 

擺脫士氣形象 宣揚香藝雅趣

隨著工業化和西方文化的傳入,香由於缺乏高貴的包裝,而漸失市場。年輕人不再追捧香藝,甚至視之為士氣。「香港明明是因為『香』而命名。」對於香文化沒落,鄧皓荃感到十分可惜。

年輕人是文化的繼承者,鄧皓荃認為青年擁有開放的思想,能夠接受新事物。為了向新一代宣揚香港文化,從2017年開始,他便開班教學。上午在中環銀行上班,下班後便回家準備上課材料。雖然一開始面對不少困難,例如義教時學員態度欠佳、家人不支持,加上要平衡日間工作,倍感辛苦,但憑著對香文化的熱誠,一直堅持至今,並認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學員。他續指,有年輕人上課後,明白香有很多不同作用,一改過往對香的印象。例如檀香有助消化,印證「香藥同源」之說。問及他對香如此「痴迷」,為何不做全職香藝師,他感嘆,政府在文化藝術行業的支援不足,面對租金和收入不穩定,之能盡力而為。

 

訪問期間,鄧皓荃點起線香,陣陣清香撲鼻而來,香煙徐徐升起,煩躁的心情頓時靜下來。或許在世事紛擾下,我們需要的正是燃一縷清香,撫平心中煩悶。

/105% production team:  AA · Gillian · Kate · Rebec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