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期 手作 · 空間】
「碰!」、「上!」、「自摸!」與親友耍樂,總會上演一齣打雀英雄傳。糊牌難,但用手雕刻麻將,定比吃個十三么更費工夫。
歲月無情 手雕麻雀末代傳人
張順景(景叔)是「標記」第三代負責人。店舖多次因租金、舊樓重建等原因而搬遷,但都離不開佐敦一帶。
手雕麻將式微,但景叔沒有尋找新血的想法,始終機雕麻將生產較快且成本低廉。「我都搵唔到食,收學徒做咩呀!」麻將行業大不如前,年過60的他慨嘆說:「當年在廣東道,一條街起碼有十間麻將舖。」不少同行紛紛結業,麻將舖已所剩無幾。但當景叔提起自己是現時香港唯一一家有手雕麻將的店舖時,可謂是一臉自豪。
夕陽下 維持經營之道
客人回頭率不及以前,今年年三十晚比從前更見幽靜,「以前你還未開門,客人都會等你,現在不會了,你未開門的話,他們便會走。」但為了糊口,景叔嘗試不同方法維持經營,如借媒體宣傳、接受外間邀請開班授課。本著傳統與創新,他亦會按客人要求雕出圖案或字,當中以好意頭、求婚、姓名等相關的字最為常見。
採訪當日,景叔即場示範手雕及塗色工序,所謂工多藝熟,從雕刻到上白石粉、上色,霎時就完成一塊麻雀將。曾有途經的旅客發現未上色的麻雀將,一時好奇拿起來看,即被景叔叫停。原來人手含油性成份,若接觸到未上色的位置,便會影響上色。即使生意大不如前,但景叔仍秉持一份堅持,可謂敬業樂業。
犧牲有時 得著有時
身為長子的景叔,為協助及接手家族生意,兒時對機電的興趣亦不得不放棄。被問閒時可有「打返幾圈」?他卻指不會打牌,只會「甩牌」。這也因為多年來的雕牌工作,使他對每一隻牌的樣式都銘記於心。而最令景叔印象深刻,是不少外國人鍾情懷舊,即使不懂打牌,亦會把這國粹買回家作裝飾。
被問到何時退休,景叔笑著道:「有得做咪做囉,無得退休架!有能力做就做,係水尾搵返多少,仲有負擔架嘛。」
/ 104% production team: Cherry Becky Ben R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