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期 FEATURE】
「食物為人們帶來幸福, 我為人們帶來食物。」
─ 張東正 《香港200》領袖計劃成員(2009年)/ 香港青年廚師協會幹事及前副主席
成長是一個收集零件以圓滿自身的修煉過程。在張東正的成長歷程中,因著父母和領袖計劃的影響,擴闊了他對人和世界的想像,學懂以人為本,也學懂社會責任,把裝備自身的零件拾得滿滿。大學讀了商科,畢業後卻毅然走入廚房,執起鑊鏟。東正沒有忘記零件的啟示,在陌生的飲食領域上咬緊牙關,一步一步的走,至現時成為行內的年輕領袖。東正盼望自己能如蠟燭般照亮新一代,把中菜文化傳承下去。
想像未來
帶來決心
「你希望80歲的自己過得怎樣?」臨近大學畢業之際,一位師兄問了東正這個問題,令東正認真反思過去、探索前路。師兄的問題一直在他的腦海縈繞,終於浮現出一個畫面:「我想自己80歲時可以聽見孫兒對朋友說:『不如去我爺爺的餐廳吃飯,爺爺的炒飯很可口。』」於基層家庭成長、大學主修工商管理的東正,想找一個自己舒服、喜歡的方法成就人生。於是,他沒有跟隨主流路向,找份薪高糧準的銀行工作,而是下定決心加入飲食行業。
做飲食,有人會選擇開餐廳當老闆,東正卻選擇當中菜廚師,「因為想要做得好,就先要了解自己的食品。」抱著一份「back to basic」的心態和捱苦的準備,經大學宿友搭路,聯絡上著名酒樓的師傅,「沒想過幾天後真的收到電話。」卸下大學畢業袍,不穿西裝領呔,套上白色廚師服,東正踏入廚房,由「紅褲子」(學徒)開始做起。
第一塊零件:
一份生於潮州家庭的家國情懷 與社會責任
東正對傳統中菜有情意結,「或者與我成長於潮州家庭、媽媽常煮潮州菜有關。」東正一家六兄弟姊妹,他是年紀最小的「孻仔」,常常賴著媽媽。有年張媽患上關節炎,東正看她抵著疼痛還要為家人準備飯菜,便主動跟著媽媽去街市買菜,回家後跟入廚房幫忙準備,「要煮八人分量的飯菜並不容易。」
那時東正年紀小,甚麼都覺得有趣得意,誤打誤撞下,煮菜成為他最大興趣之一。除此之外,他也喜歡閱讀,醉心鑽研中國文化,這該算是張爸的功勞。小時候,東正不時從爸爸口中聽到關於家國的故事,因而建立起身分認同感。張爸來自潮州,他教導東正以社會為先,東正銘記在心,「爸爸曾因工傷導致無法工作,家中經濟拮据,需要領取綜援。捱過一段苦日子,但當經濟環境稍為好轉時,爸爸便立即停領綜援,自力更生。」這段經歷,對東正而言是一次身教,教懂他不是凡事都以自身利益為依歸,也該想想社會。
第二塊零件:
擴闊對人與世界的想像
中學時東正被同學推舉成為學生會主席,「那時從其他成員口中聽到青協的《香港200》領袖計劃,他們說得著良多,又有機會去北京交流,我便經老師推薦下報名參加。」到北京交流是計劃的一部分,家國情懷早已植根東正心底,踏足國土卻是首次。在北京嚐到不同正宗中式菜,東正初次感到「民以食為天」,從飲食文化中找到自身與家國的聯繫。首次跳出學校、跳出香港,目光投向世界,「那時真正感受到世界原來很大。」
從北京回來後,東正的世界觀起了轉變,「了解世界之大,同時發現原來世界距離自己很近。」東正在領袖計劃的訓練營、工作坊及講座上,聽過成功人士分享,又與不同背景的社會領袖交流,計劃完結之時,得到一塊寶貴零件,「人,是我在這裡得到最好的東西。」由一個人,跳至200人的群組中學習,東正親身體會了一個重要理念─「團隊合作」。「這個看似老生常談的技巧,的確需要機會和場景訓練,至今我在廚房仍活學活用。廚房工作講求團隊合作,由洗菜、切菜等備料工作,以至拿起鑊鏟烹調,每一個崗位都很重要,不能看輕,需要多欣賞,這也令我做好每一個崗位。」
從人與人之間產生的不同化學作用,東正從前輩和導師身上看到愛心與關懷,在心裡埋下一顆種子,「他們是我最先接觸到的領袖之一,全部都律己以嚴,待人以寛。回想起來,當時也受到不少啟發。」當上廚師後,東正本著以人為本的精神,有如當日導師以愛心對待每位學員一樣,用心煮好每一道菜。
第三塊零件:
走入廚房 從忙碌中挑戰自我
東正入行前,以為師傅嚴厲,只要犯錯就會立即開口大罵;入行後卻發現師傅總是苦口婆心,甚至勸喻他不要做這一行捱苦。東正卻覺得,不論在任何行業打滾,只要沉著應戰,總能做出成就,只是過程中必須吃一點苦。「很多人覺得中菜師傅粗魯,說話大聲,其實是因為廚房嘈吵,所以他們需要大聲才能溝通。他們其實都很有愛,很有耐性地指導我們。」
曾經清早7時回到廚房,一直工作至晚上10時,即使中間有「落場」時間,東正仍難抵疲倦。「始終讀商科出身,起初會有不適應,現時身體已經開始出現職業病。」不過,東正依然享受工作時挑戰自己的感覺,「不斷處理菜式絕對是一項挑戰。」終於,東正由學徒進階成為香港青年廚師協會副主席,擔當領袖的崗位。他一直沒有忘記爸爸的教誨,以及在《香港200》中的得著:社會為先,以人為本。東正以傳承者的角色,接觸有志成為廚師的年輕人,將自己從前人身上吸收到的東西,交棒給下一代。「傳承是一種態度,好像起樓一樣,中菜是一棟未完成的樓宇,我在現有的五層裡學習,吸收後再在原有的樓層上加建層數。現時很多菜式做法已經失傳,需要有人承接下去。」
以人為本 擔起傳承責任
比起個人成就,東正花更多心力為社會、行業付出。問東正這種責任感從何而來,東正說:「源自選擇。」東正記得聽過成功人士的分享,「他們出生的那個年代沒有選擇,如今社會開放,有更多可能和選擇,自然會思考自己到底想做甚麼。」東正重新審視成長階段中所得到的零件,總結出四樣對自己最為重要的東西:「人、食物、社會、國家」,然後按著這四大元素作決定,因而知道要背起一份責任。
現在的東正是一位年輕領袖,在他眼中的領袖並不是偉人,而是一種精神,「領袖可以影響到身邊人,帶領跟隨者向前行。」他又以蠟燭形容,「有如那一點火光,可以照亮他人。」
有別於大眾想像,東正口中的領袖充滿愛與關懷,「因為要成為領袖,必先用心與人相處。」東正帶著一份相信自己的力量,帶領團隊在中菜界燃起一枝蠟燭,準備以一點火光,在多元飲食文化的香港,為中菜文化創出一片新天地。
/ Text : Sammi
/ Photo:Tsang Hin Chung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