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期 FEATURE】
「放不下的就會一直壓在肩膊上。愈能放下,行程會愈舒服。 」
─ 攝影師 Lam
「原來去一個旅行,需要的東西是如此少。 」
─ 文字工作者 Ikey
打開Lam和Ikey的背包,每人只有三套替換衣服。Ikey的背包更只重6kg,裡面一點多餘的東西都沒有。問道:這樣輕便的行李就能應付21天的旅程嗎?她笑說:「綽綽有餘了。」看她揹上背包,相較一些瘋狂購物後滿身包包的旅客,動作輕盈得多。
當不少旅行團的賣點在於豪華遊、坐直升機、坐郵輪,或是瘋狂購物。他們可謂反其道而行:日本遊21天,花在購物的僅400多港元,買得最多竟然是膠布和鞋墊。途上沒吃山珍海味,而是「行到邊食到邊」。交通上更節約,因為他們選擇徒步從東京行到京都,全程628公里。與豪華團相反,他們選擇的是較樸實的旅行方式;奇怪的是,他們卻很滿足。也許能夠一步步走完長途旅遊,是另一種難得。
走路是人的本能
自從兩年前環台後,Lam就迷上了徒步旅行。相較乘坐名貴遊艇、豪華房車,他更享受用雙腳一步步前進。雖然疲累、還要承受風吹雨打,但在逐步縮短距離、慢慢接近目的地的過程裡,有種莫名實在感。實在感來自不需依靠外物,全靠自己的力量,都能夠走到很遠、很遠的地方。知道日本有可徒步穿越京都與東京的東海道後,他就一直想去走走。於是今年6月,他和女友Ikey就踏上了這徒步旅程。
Lam認為東海道的魅力,來自它是一條古道。東海道是德川家康整備的一條驛道,江戶時代的人如需穿州過省,沒有車、沒有鐵路,只能憑藉雙腳及一對草履,跨越山頭與泥路,一公里、一公里的走過去。傳聞古代人一天走上40公里是平常事。於是Lam認為,他們只是嘗試倣傚古人的生活方式。「我們以為徒步或者簡約的生活很難,但對以前的人來說其實是基本。」現代人所習慣的舒適生活,並非自有永有,僅是這時代的產物。而人的身體從來蘊藏著潛力與耐力,不需要太多物資,還能在不同環境裡適應得好好的。
徒步學會放下消費慾
「徒步旅行和其他旅行方式很不同,『放下』是重要關鍵。」首次徒步的Ikey感受很深刻。「每一件東西都有重量,當每天走上30至40公里,少許重量都會成為負擔。」於是徒步令他們學會放下自己的消費慾。即使走過靜岡、濱松等大城市,櫥窗裡琳瑯滿目,所有商品都很吸引;但是多想一層,就會發現它們都不重要。「當認清我們的目標是要走完東海道,就不再多想無關的事情,亦不再有shopping的慾望。」
他們還深刻記得,最美味的食物,是在走過30公里後,肚子打鼓不斷時,在便利店吃的小飯糰;還有在筋疲力盡時,補給吃的小點心。令人滿足的,從不是對外在物的慾望,而是存在於心裡,一份逐漸步向目的地的充實感。充實感的快樂,來自實踐著想要做到的事。
對他們來說,簡約不需要刻意,全因認清需要—當快樂與擁有多少都無關,而是源於內在,就知道物慾的滿足不能帶來甚麼。要去圓滿的,其實是一個期待成長的自我,或一個未完的願望。
/ Text : 若水
/ Photo:Lam@不青春也可熱血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