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告別禮

//【051期 FEATURE】



「整理住屋空間,同時也整理心中的『雜物』。」

  ─ 「執屋」創辦人/雜物諮詢師   阿橙

 

 

雜物是過去喜好、習慣的總和。」雜物諮詢師阿橙如是說。整理雜物的過程,有如審視自己一路如何走來,當中蘊含的意義,絕不止於空間變得整齊而已。兩年前成立整理家居平台「執屋」的阿橙,陪伴不少人藉著整理家居梳理自身,迎接新階段的到來。將雜物扔到垃圾袋一刻,心或有戚戚焉,阿橙卻說:「如果感情夠深刻,根本毋須寄居於物件上。」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物品、脫離對物品的執著,「斷捨離」說的,也是一種釋懷。

 

 

三條問題 實踐「斷捨離」

1/. 用不用?

2/. 何時用?

3/. 見到該物品是否令自己舒服?

 

 

踏上「斷捨離」之路
誠實面對自己

甫見阿橙,她套著簡單的T恤、牛仔褲,頂著一頭短髮,說話時語速很快。予人感覺爽快,以為正是這種爽快,成就了她對雜物的「斷捨離」。阿橙聽畢反駁:「當然不是!我曾經常常胡亂消費,以前家裡囤積很多東西。」阿橙有收集橙色物件的嗜好,上至文具下至廚房用具,只要是橙色的她統統不放過,「其實擁有的已超出需要。」

阿橙用上「超爆多嘢」形容自己的房間。中學時阿橙有兩張書桌,「因為一張放滿雜物,不夠空位,於是再買一張。」她憶述,當時書桌上只得「一個窿」的空間工作,其餘位置布滿雜物,而床上則有一半位置用作放置公仔、衣物,「當時覺得沒有問題,如阻礙工作,就將雜物撥到一邊。」

「會買嘢、會堆嘢、唔執嘢。」阿橙為自己斷症,此狀態更維持到出身工作後,「開始覺得下班回家也不能放鬆,起初還未意識到是環境影響到我。」後來,阿橙一位中學同學要在短時間內搬家;收拾之初,阿橙見他還能笑著拿起舊物拍照,後來卻因時間倉促,好些東西未曾見過就要扔掉,「我不想自己也是這樣。」因著一份危機感,開啟了阿橙的「斷捨離」之路。

整理是一個漫長過程。起初阿橙也只是將東西堆整齊而已,但成效不佳;讀過不少與「斷捨離」有關的書籍後,她狠下心來,扔掉對自己無用的東西,「執屋其實是對自己誠實。」誠實於承認物品已經無用、放下執念。阿橙仍記得第一件令她扔得心痛的,是收藏了上十年、全套1至44集的第一版《叮噹》漫畫。扔掉後,阿橙發現原來身邊沒有《叮噹》漫畫,依然「OK」,便開始反思為何從前眷戀萬分,扔掉後卻感覺豁達。於是一步一步為房子「減磅」,至今已處理超過近四分三的雜物。

 

告別舊物
學習放手

雜物諮詢師是阿橙為自己起的銜頭,「我不是鐘點,不是你離開一會就幫你將房間變整齊,我是一定要你參與在內。」雜物諮詢師是中立地存在,協助人們與物品告別得心安、舒服。「曾經有人執到喊,因想起從前做錯的決定,我會對他們說,那些物品確實有紀念價值,但是不好的記憶,應該放手。」

轉工、家人過身、迎接小生命、離婚……營運「執屋」兩年間,阿橙共處理近100宗個案,接觸過因著各種原因需要整理家居的人。她留意到,港人囤積物品主要有兩種原因:過分懷緬過去與過分擔憂未來。有人情感落在以前,沉醉於寄託在舊物上的回憶;有人過分擔心將來,購入一大堆非現用的物品,光是紙巾都有六條。阿橙說,很多人以為擁有一件物品,等於擁有盛載在物品之上的感情、知識、關係,「正如旅行會買紀念品,紀念旅程中的快樂時刻,但如果夠印象深刻,沒有紀念品也會記得。」

 

執屋清除內心雜念
開啟人生新階段

「斷捨離」提倡的不止整齊,還有反思人與物品之間的關係;這是日本作家山下英子提出的概念,阿橙也認同。作為過來人的她,感覺屋內物品會影響一個人的情緒健康。阿橙說,雜物會帶來視覺壓力,「雜物一直堆積就會給自己藉口說:晚些才整理,結果不斷拖延,令自己感覺尚有事情未完成,很心煩。」一旦下定決心執屋,心裡執念及內心雜物,也會隨之被扔進垃圾袋。

房子、內心變得清爽,之後呢?「執屋不是最終目的,而是令房子變整齊後,騰出時間、空間、金錢,做自己喜歡的事。」執屋是一個新階段的起點,而阿橙就在做好自己的「斷捨離」後,開始營運整理家居機構「執屋」。

 

簡潔後追求美感
學懂享受留白空間

「執屋」由阿橙一人支撐,個案特殊才會找幫手。她最難忘有個家庭,女兒對執拾愛理不理,兒子則板著臉,收拾一會兒,把媽媽及阿橙敷衍過去。那位媽媽氣憤,阿橙安慰:我們先做好自己吧。二人合力整理好客廳,女兒一覺醒來,見客廳變得舒適、簡潔後感到驚訝,向媽媽說:我都想阿橙幫手執房。阿橙替女孩將衣物分類,把多餘的清走,後來女孩開始對房間的美感有追求,「因為房間簡潔後,她意識到這是屬於自己的小天地,也想擺放自己喜歡的東西。」

簡約常與空白掛鉤,阿橙悠然說:「簡約不等於清貧。」生活非得將所有空白填滿。學會享受留白,也是為未來留下可能的空間。

 

 

 

/ Text :  Sammi
/ Photo:Johnson Chow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