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期 FEATURE】
「食物的原味才最鮮味,所以煮食不需花巧,我會用最簡單的食材去照顧自己的身體需要。」
─ 社區小店「一步步」 創辦人 小釗
位於西貢德隆後街的200呎小店,招牌用枯枝砌成店名「一步步」,驟眼看可能以為是一間普通村屋。淡素色牆身,少許綠色植物砌成的小花園,原來內有乾坤。年輕店主小釗將不同的香港農產物放進店中,為客人介紹它們的來源與故事,周末更會親自下廚,以簡單方法煮出食物原味,感受生活單純而樸實的滿足。
保護我們的味蕾
小釗的媽媽是客家人,小時候多數在家煮飯,很少出外用餐。「細個會覺得菜式有點了無新意,但長大後發現,其實媽媽是在保護我們的味蕾,減低我們對食的額外需求。出面很多食物都加了人工調味,當小時候愈習慣人造味道,對它的依賴和追求就愈大。」吃加工味道長大的人,理所當然接受「重口味」是生活的一部分。小釗慶幸媽媽的做法,令她大部分時間都吃到食物原味。這種習以為常的 「無添加」生活模式,直至畢業後去日本工作假期,才令她領略到背後的意義。
將日本的簡約帶回香港
「日本311大地震後,不少本身在大城市工作的人,回到農田實踐自然、有機農法。自己建屋、使用太陽能,審視自己所需的資源量,重新設計自己的生活。當時我去了日本農莊工作假期,會用自己生產的蔬菜和米,跟農家一起煮飯、吃飯。」原本住在將軍澳的小釗,由充滿高樓大廈的都市生活,變成活於抬頭就看得見山脈的農莊,她發現這才是自己一直嚮往的生活模式。「他們的食材簡單,原汁原味,也很清淡。通常會有一碗糙米飯,一碗有很多蔬菜的麵豉湯,再加幾碟蔬菜,清淡帶給我的,正是食物原味。」農莊的人吃飯時不用電話,更專注於彼此之間的交流;最深刻是見過像木瓜一樣大的翠玉瓜,經歷令她更了解種植生活的過程。接近一年時間,小釗回到香港,來到南涌實習農務生活。
堅持天然煮食方法
直至今年年初,一次機緣巧合下碰上西貢社區小店易手,她便與三位拍檔合作,成就了現在的「一步步」,「自己很喜歡逛日本的鄉村小店,內裡的產品非連鎖大舖找得到的,店員也會介紹來源和種植方法,算是一直以來的心願吧。」拍檔會煮素食午餐,希望透過一頓飯連結人和社區,特別是香港的種植者,令更多人認識香港農產品。小釗亦會於周末親自下廚,招待特地到來的朋友。「我會煮三至四道菜,有湯、有飯,也會有本地有機的鹽滷豆腐。我只會作簡單調味,因為原本食材的味道已是最鮮甜。菜式視乎當造的蔬菜,如冬天會有生菜、油麥菜、翠玉瓜等。」堅持不用添加防腐劑、色素、增味劑製成的人工調味,她更希望學習日本的「重煮」方法,只利用食材灼水、吸水的原理配搭,加少許鹽,煮出天然又有層次的味道。「每一個願意來聽我說故事的人,我都很難忘。希望簡單一頓飯可以令大家專注於食物味道,還有與人有更多交流。」
吃得天然健康
親自下廚帶來滿足感
小釗每朝十時半回到店舖,早餐由媽媽準備,午餐多數在店裡煮本地青醬拌麵,晚上就回家與家人聚餐。「我食得簡約,不會做很多特別花巧的煮法,希望以簡單方法照顧自己身體的需要。」自己烹調簡餐,除了為身體健康外,更享受過程的快樂。「以煲糙米飯為例,我用明火、陶瓷煲去煲,米要預先浸透,待酵素出來後,令人體較易吸收。跟電飯煲不同,我要花時間調較火喉、估計煲內剩餘水分,需耐心等待。等待的時候會抱期待的心情,假如煲得好的話,會特別開心和滿足。」小釗選擇來自新界的社區農場的產物。她特別提到,新界只有小部分農莊以社區廚餘作堆肥種菜,方法既照顧社區,又可關注土地健康的永續性。
用食材渲染心靈
聚集很多本地農作物,小店由小釗擔任特別導賞員介紹食材,除了希望大眾能多選擇有機、天然的農產物外,更希望感染他人。「希望人們可以感受到,簡單烹調都可以很好吃;帶走食材時,可以有一份『想為自己或家人煮一頓好的飯、想用心照顧他們』的心態。」食物可以滿足身體所需,而身體是心靈的載體。小釗認為食物除了應付、建立身體健康外,人們更可透過選擇適合自己、天然的食物培養心靈。「種花也是我的夢想,我知道香港有女農夫種食用花,我覺得可以為吃飯的人帶來好心情。即使路過,看見一塊種有不同顏色的食用花田,也會心曠神怡。」
現今世代的人普遍喜歡「相機食先」,精緻的擺盤、漂亮的食物造型當然吸引,小釗覺得「打卡」不是問題,最重要是吃之前思考進食原因。「為拍照、跟朋友分享都沒問題,最重要的是選擇食物時,考慮多關顧自己的身體需要。」對她而言,好食物的定義是吃完會感到快樂、感恩和滿足。
店舖大門本有一副對聯,惟強颱風後被吹倒。它寫道:「真味只是淡,至人只是常。」提醒小釗,煮食要留有食材原味,味道來自蔬菜本身的生命力,亦要時刻記住保持向學、謙虛的心,跟大家分享清淡卻美味的口福。
/ Text : 霆
/ Photo:林霖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