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一樣的獨有價值

//【067期 FEATURE】

 

 

「接納自己,踏出一步。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強弱項,只是殘疾人士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弱項而已。
我們一同empower自己,殘疾人士也可以有追求事業發展的機會。」

   ─「CareER」創辦人、青協「香港青年服務大獎2015」得主 崔宇恆(Walter)

 

 

因為先天視網膜細胞退化,崔宇恆(Walter)自幼稚園已只剩三成視力,要把字體放至手掌般大才看得清楚,「視力本來已好模糊,眼睛中間像有個黑點,會隨時間不斷擴大,侵蝕周遭的部分。」但視障無阻他成為尖子,學業、運動樣樣皆精,更考入中文大學經濟系。無奈至投身職場,他才發現即使多努力,別人卻依然放大其弱點,輕視他的專業及能力,在求職路上處處碰壁。於是他創立慈善組織「CareER」,透過人脈網絡,推廣傷健共融,讓更多同路青年的能力被看見,並鼓勵企業以技能、學歷為聘請標準,不再只著眼於身體缺陷,願意發掘他們獨有的光芒。

 

 

自信源於家人信任

自小入讀主流學校的Walter十分外向,熱愛打籃球、踏單車、游泳等課外活動,他從來沒把自己視為異類。這份不忌諱、不閃縮的心態源於家人,因兩個舅父先後因病早逝,Walter指大家把生死、疾病都看得好淡。「由小學至中學,家人都當我沒事,從不忌諱我有視障。他們讓我參加各種活動,沒介懷我能否應付得來。故自幼稚園至初小,我都不覺得自己與其他人不一樣。」其後靠放大機讀書溫習,成績也開始追得上,由全級百多名,到高中開始年年考第一,Walter成為品學兼優的領袖生。

除了是高材生,Walter也是個懂交際的人,容易與不同人打成一片,會與同學一起將放大機當玩具來玩,又會自嘲視障問題。不過,在這個積極外向的形象背後,其實也藏著一顆因為背負著殘疾,而想不斷證明自己的心。怕別人會因為殘疾而標籤、看輕自己,只好不斷推自己往前衝,以獲取更多肯定,「想確保各方面都表現得好,才可以證明我的能力。要讀得書、跑得又游得,我變得好勝,想保持住『第一』。因為視障,我好希望能擁有專長,找到自己的價值。」活在這個「追求第一」的籠罩下,Walter只好裝得更強。

 

發現世界的殘酷 頂硬上 

猶幸從小學至中學,Walter一直平步青雲,甚少碰上挫折,更考入中大經濟系。辛勤苦讀成為大學生,前途看似一片光明,豈料竟是各大難關的開端。入學後,Walter發現校內的無障礙學習工具、配套設施,都未配合殘疾人士的需要,身邊人的異常眼光也令他大受打擊。「同學看到你有視障,知道要分組做報告,他們的目光和身體語言,都好明顯不想和我合作。入了大學才發現到世界的殘酷,原來好現實,沒有人會特別理會你,全部都要頂硬上。」

Walter形容自己的大學生涯像個「孤兒仔」,求職路也不順遂。寄過多份履歷,等了近九個月都無回音,即使有面試機會,對方也只會循著他的視障問題不斷追問,逐個工序問他能否應付得到,程序繁複,但最終也不獲聘。「我好努力去拓展商界人脈,會參與企業共融的會議、宴會,拿了好多張卡片,不斷傳履歷、問意見,但都找不到工作。」即使之前費盡力氣,用各種方法證明自己的能力與常人無異,但置身社會之中,別人仍然因為殘障,而視自己是小眾、是異類,感覺總像被排斥。

 

抱持希望 燃點同路人意志

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實習工作,但工種又與學歷不符,即使能勝任工作,Walter的能力也不能完全發揮,學習機會也好有限。他開始發現,殘疾人士於求職上很靠自身的人脈,同時職場對聘請殘疾人士的風氣和想法,也限制了他們的機會。於是他在2013年成立「CareER」,幫助殘疾大專及大學生做職業配對。他把過往儲下的卡片一一翻出來,與每個認識的跨國企業、本地中小企代表聯絡,希望為同路人提供符合他們學歷和專長的工作機會,「若聘請殘疾人士,傳統會以缺陷做區分,例如分視障、聽障,或肢體傷殘等不同協會,顧主會著眼於求職者的殘疾,多於他們的能力。或以同情殘疾人士的角度出發,想實踐社會企業責任;勞工處有好多工作機會,但對擁有大專以上學歷的殘疾人士來說,並沒有合適的資源。」

Walter積極聯絡想聘請殘疾人士的企業,先了解他們對求職者的學歷、能力、工作經驗等要求,加上企業的無障礙設施狀況,以協助企業尋找合適的人選。為扭轉以往覺得聘請殘疾人士是「做善事」,甚至「幫助」他們的心態,求職過程與一般聘請程序無異,會以求職者的能力和學歷為先。

除了就業支援,Walter形容「CareER」就像一間校友會,他們擔當同行者的角色,會適時關心青年,也會在他們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的時候給予肯定,一起尋找自己的定位和價值。在職場打滾數年的師兄姐,也會與準畢業生分享經驗、互相扶持,成為強大的後盾。 「我們好習慣將人歸類,為求一般化、易照顧,但殘疾人士已非小眾,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而成立CareER,就是希望每個殘疾人士都不是單打獨鬥的,一同empower自己,殘疾人士也可以有追求事業發展的機會。我們需要的只是同理心,而非同情心,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強弱項,只是殘疾人士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弱項而已。」

曾有全失明及肢體殘障的青年,即使多艱難也堅持追逐法律學位夢,Walter就安排多個在法律機構實習的機會給他,「好多身邊人叫他放棄,但我覺得如果連他都未放棄的話,我們為甚麼要叫他放棄?我們給他機會實習,好與差的體驗也好,都是學習調整心態和體力的機會,他至今仍然堅持朝著法律學位的目標進發。」有青年常常看輕自己,覺得自己成績好、拿獎學金,都只是僥倖。Walter就陪他回顧一路上的經歷,肯定他的付出,「我跟他說,若你真的只覺得純屬僥倖就糟糕了,你會不懂得從過往的成功經驗中汲取教訓,繼續向前。他才慢慢反思,到底自己的成就是否只是幸運使然?」

 

接納自己 放下既定的贏輸標準 煉成堅定意志 綻放獨有價值

「好多殘疾青年都會自我質疑。他們也會被歧視、不公平待遇影響,因而放棄自己。」Walter強調,要先接納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放下既定的贏輸標準,「好多人都說贏在起跑線,但誰說人生是一場賽跑?這根本不是一條跑道。我擲鐵餅、游泳也可,從來都沒有一條起跑線,別讓數字定義你的能力。賺了多少錢?要在哪個歲數做到某些事?只要在你的世界之中找到及做到自己喜歡、能做、適合自己的事,其實更加重要。」無須強裝成與一般人無異,或以另一個自以為較受歡迎的形象和身分過活,他寄語自己及同路人:「別框住了自己。」

「CareER」成立8年,現在有12位員工,其中有一半是殘疾人士。費盡心力與同路人同行,Walter也因為工作量大、工時長而加劇視力退化,近乎全失明。但他無悔,並堅持繼續做,「當身體狀態有一部分如此接近生命的盡頭時,其實也會被鼓勵,為何不過好現在?即使閒賦在家,是否就可以保持視力?這本來就並非必然的。即使每天做運動,眼睛也未必會不退化,那倒不如花時間做些喜歡做的事吧!」

 

接納自己、相信自己,保持希望,如此堅定的信念是Walter一路上能迎難而上的關鍵。以往家人相信他能做到與常人無異,現在他相信同路人能實踐自己所想的路向,這種堅定不移的信念,使他無懼成長,衝破難關。「家人接納我,我接納自己,才能踏出一步,鼓勵更多人接受自己。要接受自己有軟弱的地方,唔ok是沒問題的,每個人都值得有人支持。」「CareER」如同一束光源,讓Walter和其他殘疾青年看到自己的優點,知道身旁有人支持,也引領著他們朝各自的目標進發。

/ Text : Panda
/ Photo : 周子樂

 


相關閱讀: